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原创】地方文旅新亮点,激活创新发展新动力

回望2023年,国内文旅市场一片火热。从淄博烧烤的“出圈”到黔东南的“村 BA”、村超等的一票难求,再到冬季的哈尔滨旅游热,亮点不断涌现,热力持续提升,激活了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对此现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何志武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罗昕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付秀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周立教授,在国家治理网及《人民论坛》杂志撰文展开讨论。

过去一年,您有注意到哪些地方文旅发展的“出圈”亮点?

何志武:2023年的演出市场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到成都、武汉、重庆等中部二线城市,甚至地处西北边陲的乌鲁木齐,都成为演出市场的中心地带。

罗 昕:短视频造就了不少流量城市。重庆有被称为《千与千寻》现实版的洪崖洞、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空中巴士长江索道等;西安则有“一砸解千愁”的永兴坊的摔碗酒、璀璨夺目的大唐不夜城、回民街的羊肉泡馍、会冒烟的冰淇淋、兴善寺的香火等符号;成都因一首歌《成都》而让更多人喜欢上这座城;丁真清澈的眼神、纯真的笑容、帅气的样貌带红了默默无闻的家乡四川理塘县。

周 立:在贵州榕江,“村超”已经成为“现象级”的全民嘉年华。一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足球赛,能吸引几万人现场围观,并引爆全网几十亿的浏览量。“村超”作为中国乡村体育发展的典型,充分呈现出特有的乡村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能让传承千年的乡村文化与足球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这些成功案例中,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罗 昕:这些比较成功的流量城市在营销策略上,主要通过关键人物的助推,打造连接城市资源的IP;突出城市形象的特质,挖掘体现城市魅力的模因;把握环境形势的语境,催生城市魅力散发的动力。

何志武:演出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人气经济”,一种线下“用脚投票”的具身性消费,靠的是先聚人气再聚财气。观看演出是一种兴趣的满足,而兴趣的满足不是一次性的,它具有持续性,基于观演兴趣的消费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性消费。对于管理者而言,要想促进演出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通过营造良好的软硬服务条件,助推本地演出市场的人气聚集。

周 立:以举办“村超”的贵州榕江为例。在“村超”破圈之前,当地还尝试了包括传统斗牛、非遗旅游,以及篮球或马拉松等其他体育赛事。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都或多或少受限于外界对在地化知识的传播和理解的局限性。比如,传统斗牛具有浓郁的侗族特色,反映出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和生产风情。但斗牛运动参与门槛高,外界认同感低。非遗旅游则常常陷入产业同质化困境。乡村文化振兴,需要通过在地化文化与知识,回归对日常生活的尊重与认同,吸引群众参与。

您认为应当如何转“流量”为“存量”,实现地方文旅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付秀荣:各地区要加强网络宣传力度,搭上国家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顺风车。利用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科学预测和监测游客流量、需求等信息,切实加强旅游风险隐患排查、安全警示提示等工作,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和安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化解网络舆情,使治理见实效,使文旅融合与治理配套、提质升级。

罗 昕:一些流量城市在营销过程中也出现了急功近利、流量至上、缺乏主体特色和统筹管理等问题。流量城市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在合流上协同城市主体的优势资源,在分流上把握城市营销的有序节奏,在限流上凸显城市文化的核心要素。

周 立:要理解并尊重乡村的知识传统和文化传统,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找到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原文链接:

《“演出经济”成为城市新流量密码》

http://www.rmlt.com.cn/2024/0204/694770.shtml

《短视频时代流量城市的营销与治理》

http://www.rmlt.com.cn/2023/0703/676950.shtml

《数字赋能文旅融合的双向奔赴》

http://www.rmlt.com.cn/2024/0308/697091.shtml

《“村超”出圈:乡村文化振兴新力量》

http://www.rmlt.com.cn/2024/0204/694771.shtml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