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走好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之路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论述

摘 要: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流露出深厚的老区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其核心关键词可概括为“不要忘记”“红色资源”和“脱贫致富”三个方面。奋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论述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了思想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要坚持人民至上,发挥老区人民主体性;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赋能乡村振兴;强化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革命老区 红色基因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万里必有源。“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1],如果没有老区和老区人民作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党和人民军队就难以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荫蔽天下苍生,中华民族也难以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频繁深入阜平、西柏坡、古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在延安梁家河难忘的“知青岁月”将永远定格在长满故事的窑洞里,风雨兼程的“红色足迹”已深深融入到老区这片红色热土,“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2]的庄严承诺则久久温暖着老区人民心头。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论述,对于新征程革命老区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建设发展重要论述的历史与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革命老区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这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陕甘宁革命老区“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3]。

众所周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便率领起义部队南下创建了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同时期,鄂豫皖、闽浙赣、左右江等10多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也纷纷建立起来,促使“星星之火”迅速发展为“燎原之势”,有力确保了党和人民军队在白色恐怖的重重包围中得以保存有生力量并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又领导敌后军民建立了陕甘宁、晋冀鲁、晋察冀等共计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范围遍布全国19个省区,覆盖人口1亿多。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坚守既有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辟出大别山、豫皖苏、山东等革命根据地。

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扩大无疑为党领导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地力保障。但“为有牺牲多壮志”,老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老区人民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涌现出许多三代英烈、满门忠烈的典型。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烈士为国捐躯”[4],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革命老区。全县不过48万人的红安县就有14万人投身革命、为国捐躯,可谓“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28年浴血奋战,20万大别山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的烈士就达13万多,当时人口不足10万的新县就有5.5万人为革命而牺牲。”[5]“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6]。

由于地理、自然、社会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1599个革命老区县绝大部分都属于欠发达地区,老区人民在过去长期面临着吃饭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出行难等一系列难题。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78年全国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绝对贫困)为2.5亿人,贫困发生率为30.7%[7]。陕西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1200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惊人的50.7%。截至2014年底,革命老区的贫困发生率为7.7%,农村贫困人口数量1988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28.33%。[8]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是党的历史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全党全国人民之力全面打响了精准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突出强调了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历史地位、重大贡献和牺牲,表现出了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在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致力于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理论逻辑: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论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始终心系老区和老区人民。毛泽东同志不仅复电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9]。而且为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0],并委派中央慰问团前往江西和赣南老区。另外,在1965年,年过七旬的他在巡视大江南北后特意驱车千里,“带上我的拄拐杖,重上井冈山,看望一下老区的人民”。面对赴京参会的老区人民,周恩来同志曾郑重表示:“饮水思源,我们应该向你们致敬,向你们代表的各老根据地的人民致敬,致谢。……下了山不应该忘了山,进了城不应该忘了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11]同时指示“无论从政治或经济上都必须十分重视老根据地的工作,大力领导与扶植老根据地人民恢复与发展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1953年,政务院便在全国重要革命根据地确定了782个老区县由国家给予重点扶持。邓小平同志对老区也始终怀有崇高敬意和深深眷恋,在下放江西的岁月里,他专门向党中央提出申请:“能不能在江西省内,到井冈山、赣州老区走一走。”经党中央同意后,他花费4个月时间先后走访了吉安、永新、宁冈、井冈山、泰和、赣州、景德镇等革命老区县。1973年10月22日,他在返京途中路过邯郸时特意嘱托武安县委领导“一定要把老区建设和群众生活搞好,把工农业生产搞上去”[12]。1996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沿京九线考察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扶贫工作时指示:“老区人民跟着党,艰苦卓绝,前仆后继,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光荣传统。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区人民。我们要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发扬光大!”在历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我们有责任帮助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否则我们就难以向烈士交代,向人民交代”[13],进入二十一世纪,胡锦涛同志也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多次前往老区考察调研,看望老区群众,并连续数年同老区人民一起共迎新春佳节。他曾动情地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老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尽最大努力帮助老区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后,我们将继续实施各项扶持政策,推动老区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也希望老区人民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把家乡建设好,用我们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祝乡亲们年年好!”[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国家领导人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论述与殷切嘱托,为习近平总书记形成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养料。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不要忘记”: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

饮水思源,勿忘老区。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不会忘记”“不要忘记”“不能忘记”“永远铭记”是习近平总书记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也是他关于革命老区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比如,2012年12月,他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说:“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5]2013年11月,他在沂蒙老区朱村考察时讲:“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次年,他在古田同代表座谈时表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16]2015年,他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这些牺牲和贡献”[17]。2019年,他在参加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18]在江西于都、河南新县等地考察时先后强调:“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19]2021年,他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2022年,他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说道:“延安和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永远铭记。”[21]

从阜平“永远不会忘记”到沂蒙“三个不能忘记”、古田“两个永远不要忘记”、于都“四个不能忘记”、大别山“两个绝不能忘记”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三个不能忘记”、延安“永远铭记”,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和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红色资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红色,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价值底色和精神本色。百余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攻坚克难,共同绘就了一幅幅壮阔绚丽的红色画卷,铸就了一个个永放光芒的革命精神,留下了一处处星罗棋布的红色遗址。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老区之行,都会去瞻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三大战役”纪念馆、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都留下了他向英雄致敬的身影和花篮。比如,2015年2月,他在照金考察时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参观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考察了薛家寨革命旧址。2016年2月,他在井冈山考察时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凝视着摆放在陈列室和忠魂堂的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饱含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22]同年6月,他从北京到合肥一下飞机,就驱车一个半小时径直前往金寨县红军广场,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瞻仰红军纪念堂,参观革命博物馆。2019年9月,他在河南考察时特地将第一站选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他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赶赴陕西延安,瞻仰了中共七大会址、毛泽东旧居等。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对老区牵肠挂肚,对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情有独钟,这是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和营养剂,老区具有光荣历史、英雄先烈、红色资源、伟大精神,所以“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23]。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借此告诫全党“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论述是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红色记忆、红色江山、红色旗帜等红色元素的集合,充分肯定了红色资源具备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突出强调了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等革命精神发扬光大,要自觉“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脱贫致富”: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百余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宏伟目标。但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老少边穷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25],要求的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因此,怎么让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区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26],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成为他思考最多、花费精力最多的头等大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27]但他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认为脱贫致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后来,他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更是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并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五点要求”,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实干,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28]。另外,他还多次指出,老区脱贫致富在根本上要把教育抓好,在长远上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优势上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在主体上要发挥老区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精神上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老区精神,等等。

同时,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部署实施了一批支持措施和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则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制定出台了“1+N+X”的政策体系。这一系列政策文件、建设方案无不映照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关注关心关爱关切,并且为老区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建设发展重要论述对推进老区乡村振兴的指导意义

推进老区乡村振兴要坚持人民至上

首先,要为了老区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老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发展观,不断实现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党员干部要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紧紧抓住老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老区人民的每一件“生活小事”都当作自己的“人生大事”来办,进而让老区人民的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实、安全感更强。

其次,要依靠老区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老区人民兼具乡村振兴“剧中人”和“剧作者”的双重身份。因而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尊重老区人民的历史首创精神,让老区人民的聪明才智、磅礴力量尽情涌流。相信“有革命老区群众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有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在上级党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帮助和支持下,革命老区一定能够完成脱贫致富的历史任务”[29],一定能够绘就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最后,成果由老区人民共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党对老区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是永远不能忘记、永远不能逃避的历史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共享绝不是搞低水平的平均主义,绝不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而是一种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是老区人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平等享有发展机会、平等享受发展成果。

推进老区乡村振兴要传承红色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老区推进乡村振兴诚应从“外源式”发展模式向“内生式”发展模式转变,在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中全面启动红色火种内生动力引擎,打造“红三角”内源式发展新模式。

一是红色资源赋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关键在于产业兴旺。老区在加大保护修缮力度的前提下,应当深入挖掘、全面激活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以其为核心开拓与发展红色系列产业,打响“红色旅游牌”,在拓展与延伸红色产业链中形成围绕红色资源开发的配套产业集群。为此,需要消除行政区界隔阂,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红色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着重推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线路,建立囊括景点、酒店、旅行社、车队、商户、民宿、农产品、农家乐等在内的区域性旅游产业联盟,形成道路贯通、覆盖全面、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周到、体验深刻的区域红色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促进“红、绿(自然生态)结合”“红、古(历史文化)结合”“红、俗(民俗风情)结合”“红、养(康养休闲)结合”“红、培(培训教育)”“红、学(研学旅行)”“红、数(数字技术)结合”,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推广红色系列产业。

此外,还应做足红色产业“能量”文章、传统产业“存量”文章、新兴产业“增量”文章、电商产业“流量”文章、未来产业“变量”文章,既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扶持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本地产业及产品“立起来”“走出去”;也要凭借“红色底蕴”“红色信誉”招商引资,吸引各类企业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形式到革命老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引进一批创新型、引领型龙头企业和产业契合度高、创新互补性强的配套企业。当然,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相统一,主动用红色文化滋养企业文化,在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中成为爱国良心企业。

二是红色传统涵养文明乡风。红色传统是指党和老区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忠诚坚定、不畏牺牲、患难与共、同舟共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一方面,继承红色传统,实现“乡风文明化”。近年来,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种违背红色传统的社会现象不仅成了年轻人追求幸福的“拦路虎”,而且成为乡村振兴的“绊脚石”。流淌着红色血脉的老区人民更要带头传承红色传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坚决抵制高价彩礼陋俗,以实际行动营造健康节俭文明和睦的婚嫁新风、文明乡风。另一方面,发扬红色传统,促进“文明乡风化”。将红色传统与时代元素有机结合,线下线上共同呈现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精心打造乡村“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民间舞台”,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浓郁的乡村环境,进而形成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或红色名镇。

三是红色基因培育乡村人才。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老区推进乡村振兴一定要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首先,利用红色基因唤起老区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奋斗热情。老区脱贫摘帽,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老区人民要继续发扬老区精神,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团结奋斗。当地政府也要强化农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的扶持力度,提升老区人民的思想觉悟和职业技能,培育一大批本土人才、乡村振兴骨干。其次,利用红色血脉吸引大学生和在外能人回乡建功立业。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老区既要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人们走出去见世面,实现“桃李满天下”;也要善用人们的家国情怀、乡土情结,通过实施“归巢”行动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发布“聚贤令”号召外出人才回流返乡,将青春热血洒在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最后,要利用红色基因感化外来人员。在脱贫攻坚行动中,一些外来企业、外来人员在革命老区安家落户,成为了老区女婿或儿媳,实现了基因融合。推进乡村振兴,老区要进一步实施“筑巢护巢”行动,提高福利待遇,引进优秀人才,将老区打造成一个“人人向往、人人来了就不想走的红色热土”。

推进老区乡村振兴要坚持绿色发展

革命老区绝大多数位于多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要么藏于大别山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要么立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势多变、漫天黄沙。而党和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首先,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0]老区在思想认识上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共生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路径。在具体实践上要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科学谋划、合理规划、长远计划,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打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转换渠道,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优化,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园、发展绿色能源、壮大绿色产业,进而实现生态“蜕变”、发展“蝶变”,使“天高云淡、草木成荫、牛羊成群始终成为黄土高原的特色风景”。与此同时,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惩罚制度,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生态还湿,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让老区人民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其次,积极追求绿色生活方式。作为革命老区绿色发展成果的享用者,老区人民要优先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强化环境卫生意识,不乱丢垃圾,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节约用水用电用气。注意废物回收利用,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或餐具,购物时尽量使用布质或其他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情况允许下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短途出行尽量选择骑行或步行,这不仅有利于降低碳排放,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积极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社区绿化、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活动,争创“美丽庭院”、争做“最美家庭”,进而为乡村振兴提“颜”增“质”,贡献源源不断的强大绿色能量。

本文作者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百人专家库专家;本文系教育部202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项目编号23YJA710003)研究成果;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覃优军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1]《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2/20/content_5587874.htm,更新时间2021年2月20日。

[2][29]《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人民日报》,2019年9月19日,第1版。

[3]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求是》,2021年第10期。

[4]《为民办实事 竭力慰忠魂——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开展烈士寻亲工作综述》,https://www.mva.gov.cn/xinwen/xwfb/202109/t20210928_51432.html,更新时间2021年9月28日。

[5][6][16][17][22][23][24]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261—262页、第45页、第43页、第45页、第108页、第24页、第45页。

[7]国家统计局:《1978—2000年农村居民贫困状况》,http://www.stats.gov.cn/ztjc/ztsj/ncjjzb/200210/t20021022_36893.html,更新时间2002年10月22日。

[8]何立峰:《扎实推进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6期。

[9][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一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9—30页、第387页。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84页。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986页。

[13]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2001年5月25日。

[14]《胡锦涛总书记历年春节足迹》,http://news.cntv.cn/special/hjtzj/shouye/。

[15]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4期。

[18]《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9年3月11日,第1版。

[19]习近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第1版。

[2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页。

[21]习近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 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8日,第1版。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830页。

[2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件出版社,2019年,第237页。

[27][28]《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侧记》,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6/c_1114394435.htm,更新时间2015年2月16日。

[3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

责编:李 懿/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