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读书 > 正文

宋文化主题图书——

跨越千载追寻大宋风华

     

(南宋)佚 名《盥手观花图》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插图

近年来,《只此青绿》等舞蹈诗剧、《梦华录》等影视剧、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等文博场馆以及宋式国潮服装频频“出圈”,引发人们对宋文化的关注。在图书出版领域,聚焦宋代文学艺术、生活方式、美学品位的主题图书也大受欢迎。2023年,“中国好书”月度好书榜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30本图书中,涉及宋代的就有10余本。众多宋文化主题图书,将这个兼备大俗与大雅、文化艺术大发展的时代,呈现在读者面前。

传递文学绘画“意与境会”之韵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总有一阕宋词,能打动国人的心灵。

词是宋代文学当之无愧的代表。张仲谋的《宋词之美》(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在历代词人、词学家研究成果基础上加以创新,提炼出节奏之美、阴柔之美、绮怨之美和婉约之美的“宋词四美”说,为读者品读宋词之韵提供指南。书中详细解读了大众熟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认为其长短句和奇偶音节错落有致,六字句骈行,五字句收束,达到了抑扬中节、优美和谐的美声效果。美丽的感伤,无端的闲愁以及饱含生命意识的意象,共同构筑起宋词的样貌。

《只此宋词:许渊冲英译唯美宋词》(读者出版社2023年版)中,翻译大家许渊冲精选87位词人的200多首经典宋词进行英译,秉持“韵体译诗”原则,保留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打开了以双语视角领略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新视野。《康震古诗词81课》(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以国家统编版中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篇目为例,小到字句意象、文史典故,大到诗人身世、人生心境,对这些国人喜闻乐见的经典之作一一解读。《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三联书店2021年版)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邓小南指出,两宋时期,“文学重心下移”是市民文化勃兴的重要标志。文学体裁从诗文扩展到词、曲、小说,世俗文化由此大放异彩。

宋代绘画被称为“百代标程”的艺术。两宋时期,山水画达到高峰,文人画开启新纪元,院体花鸟画亦取得重大成就。2022年,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优美的舞姿和清丽的色彩搭配惊艳观众。周媛媛的《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艺术:宋代绘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详解《千里江山图》,带领读者感受宋画别具一格的“平淡”之美。李冬君的《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3年版)按五代、北宋和南宋的顺序,解读了近30位画家的百幅传世之作,探究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由技入艺,以至于境”的发展过程,熔铸作者对宋人个体心灵的解读,兼具思想性与可读性。王万发的《“画境”与“词心”:宋代词画艺术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探究词与画的关系,解读画家以词为依据创作出的绘画作品。作者认为,“画境”与“词心”意蕴相通,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交融,展现出宋人出尘脱俗的雅趣。

“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在对宋代文学与文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生动、立体的表现形式撰写普及性读物,吸引大众走近宋朝、了解宋朝,搭建起普通读者与古籍文献之间的桥梁,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剑之说。

呈现日用器物“平淡含蓄”之美

宋代的美学理念与宋人的审美品位,不仅留存在文学艺术中,更体现在日用器物上。宋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在杭州国家版本馆,一排高大的青瓷屏扇门,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江南的温润如玉。许晟的《遇见宋瓷》(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版)用碎片展示宋瓷最纯粹的美感。“雨过天晴云破处”,天青色的汝窑闪耀着柔和而又冷艳的光彩;无定窑的白花类银似雪,营构出如同雪色梦游一般的幻境。有读者评价:“片片破窘,宛若抽象小品,各有悦目画意。”李纪贤的《宋瓷之美》(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版)集作者50年宋瓷艺术研究经验,以“清影”“玉光”“匠心”作为宋瓷造型之美、釉色之美、纹饰之美的关键词,从一件件流传千载的瓷器中发现宋人的审美眼光。

除陶瓷外,宋代漆器艺术在装饰造型和主要工艺方面也取得极大发展。何振纪的《剔彩流变:宋代漆器艺术》(浙江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从漆器入手探讨宋代美学的“内敛”之境。作者认为,圆形、方形及菱形等几何造型的设计,源自花瓣形态的起棱分瓣艺术;而描金、彩绘、嵌钿等诸多髹饰工艺的并肩发展,对宋代工艺美术转型起到了促进作用。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是宋代文化的典型特点,这集中体现在实用性与审美价值兼备的日用之物上。周亚东的《宋代建盏艺术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版)通过探寻建盏与茶道之间的关系,将宋人点茶、斗茶的饮茶活动升华为一种可审美、可明道、可励志的精神享受。傅伯星的《大宋衣冠:图说宋人服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从美术切入,以大量详实形象的美术资料,独辟蹊径地对宋代服饰进行图解研究,涵盖帝后、官员、文人、武士、庶民、僧道、女子、小儿等群体的服饰,兼及发式、鞋帽、带扣等细节,内容丰富。简约大方、格调高雅的家具,同样是宋人美学的载体之一。陈乃明的《画中观器:宋画里的家具》(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版)摆脱可见实物较少对宋代家具研究的限制,精选100余幅宋画,对其中绘制的坐具、桌案、床榻、橱柜等400多件家具进行分析品评,提醒读者关注之前欣赏宋画时未曾留意的家具细节。作者认为,在新儒学的思潮倡导下,宋人追求秩序法度,崇尚简与淡,宋代家具也因此形成工整、简约、挺秀、素雅的特点。

宋人用什么钓鱼?用什么刷牙?儿童玩什么玩具?吴钩的《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是一部关于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的百科全书。前两辑聚焦宋人的日常生活和文人的雅玩雅趣,通过作者的讲述和书中的宋代绘画、壁画、砖刻、出土文物、文书实物等照片,读者可以窥见宋代日用器物的斑斓多彩。《长物为伴:宋明文人之风雅生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以浙江省博物馆原创展览为依托,分“崇古尚礼”“乘物游心”“笔墨天下”三大板块,通过珍贵文物勾勒宋人生活情态,传递宋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精神性的联系。除了聚焦某类宋代器物的图书外,这类综合性读本也受到读者欢迎。

还原宋人“雅俗兼备”生活情趣

近年来,宋代题材影视剧和微短剧的风行,令大众对宋代的士人行状、市井生活和乡野之趣产生好奇。一些宋代生活主题图书兼备趣味性与形象性,以贴近大众的内容日渐流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徐鲤、郑亚胜、卢冉的《宋宴》(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版)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文献记载,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百姓菜,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饮料等8类,读罢令人垂涎。每道菜背后有什么名堂,菜市货摊新上了什么食材,文人雅士因“吃”留下了哪些佳话……该书不仅还原了宋人的饮食习惯,亦从吃出发,涉及广阔的宋代生活。

一日寻常事,尽显大宋风雅。吴钩的《原来宋朝这么有趣》系列之《日常不寻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用300余幅精美宋画链接相关知识,记录宋人一天的起居生活。从清早出门买牙刷和早点,逛集市买玩具,到晚上登樊楼吃酒看戏,夜市斗茶填词作画,再到回家之后挑灯作词,呈现宋人生活的多姿多彩。马骅的《假装生活在宋朝: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则将读者设定为一个宋朝人,阅读此书可感受到宋人衣食住行、职场奋斗、婚姻家庭、时尚娱乐等不同生活侧面。

放眼社会群像,伊永文的《宋代烟火:市民生活笔记》(中国工人出版社2021年版)展现出宋代市井最真实的一面。自黎明到夜晚,从相国寺瓦市的演出到马行街流光溢彩的灯火,这本书为它所述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做出生动注脚。吴钩的《好一个宋朝》(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版)表现宋代生活现代、前卫的一面,宋人已像今人一样将猫狗作为宠物,有些在城市中生活的宋朝居民还喝上了“自来水”。宋代商业繁荣,一些商铺甚至打出了“灯箱广告”。邵晓峰的《宋式艺术生活》(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注意到宋人在生活中的创新对后世的影响。例如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文官形象充当门神的新样式,人们给新门神起了一个别称——门丞。宋画《蚕织图》描绘南宋浙东蚕织户由“腊月浴蚕”到“下机入箱”的二十四段蚕织程序,过程之详、笔法之精令人赞叹,折射出士阶层对民生的关切。作者从细节入手发现图像与文物背后的“微言大义”,赋予历史以深度。

2023年7月,中宣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2023年主题出版五方面选题重点,其中提到“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文化读物”。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认为,宋代的许多文化和审美特质受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关注,且不断与当下社会生活产生共鸣同振。宋式美学的适情雅趣借助相关主题图书广泛传播,对于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