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要义解析与实现路径

摘 要: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提出的极富涵盖性和解释力的人口理念,它表达了人口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目标,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愿景。要通过社会大环境的改造,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打造适宜的政策、制度和文化环境,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生存有保障、生命有尊严、发展有空间、未来有希望的和谐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提出的极富涵盖性和解释力的人口理念,它表达了人口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目标,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愿景。本质上,“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是互为促进的关系。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2022年是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性拐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为近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人口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新出生人口在减少,这与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推迟、育龄妇女人口的减少等因素有关。具体看,出生率下降背后有育龄妇女特别是黄金生育年龄段的妇女的规模和占比下降,以及平均生育意愿下降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生育意愿下降背后,又有生育成本过高、平均初婚年龄推后、结婚率下降而离婚风险上升等诸多因素的共同驱动。现阶段,我国育龄妇女人数在急剧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育龄妇女人数2021年为3.17亿,比2010年减少了6300万人,年均减少569万人左右,其中20—34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减少2700万人,年均约减少247.6万人。

在这一人口发展趋势背景下,实现“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要义解析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根据这次会议精神,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人口高质量发展包括了人口发展的多维度评价,即人口素质的高水平、人口结构的优协调以及人口发展的强持续。

需要看到,人口高质量发展含义极其丰富。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也是在谈中国梦的愿景和理想。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大人口观的视野,多维度深入解读,引入人口生态、力量、结构、关系、功能、机遇、价值和红利视角,以人口之大和谐、高素质、强持续、真福利和全发展为导向。

人口高质量发展,展开说包括八个方面的表现,即:素质较高、数量适度、结构优化、流迁有序、分布合理、关系和谐、功能强大、发展持续。应当以此作为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素质较高,包括人口的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或者说包括人口的生产力、创造力、竞争力、自省自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数量适度,主要是适度生育的含义。在微观上表现为每个家庭拥有适宜自身经济和父母偏好的孩子数目(家庭生育计划),在宏观上则表现为保持适度(近更替水平)的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TFR)在2.1上下波动。

结构优化,包括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人口的社会阶层结构以及人口的职业结构、收入结构的平衡和优化,目的是确保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和谐公正,消除贫困脆弱性风险以及增进反贫困的韧性。

流迁有序,将人口流迁置于“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和“看得见的手”(政府调节)的完美协调之中,尊重自主自由的流迁权,确保人口活力的释放,保障流迁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权利,避免流迁失度以及“蚁族人口”等城市贫民现象的出现。

分布合理,指人口分布密度要适中宜居。在生态脆弱带(如地震活跃带、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要减少人口承载量,甚至实现零人口分布;在人口过度集聚的超大特大城市则要控制人口过高密度所隐含的拥堵风险、踩踏风险,避免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新贫民现象。人口分布合理跟地理大势和人类活动有关,也跟流迁有序有度有关。

关系和谐,包括了人口社会学的诸多方面。其中涉及收入差距问题,社会公正和谐问题,收入调节和社会保障问题,共建共融共享问题等。我国低收入人口为数甚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可谓任重道远。我们应给予困难群体(低社会阶层、低收入群体、低保障群体、低健康群体)关注关爱,让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功能强大,主要指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和抚幼功能。中国传统家本位文化遭遇巨大挑战,孝道亲情式微,家庭的社会功能正在弱化。现代家庭正变得越来越脆弱。2020年平均家庭户规模已降至2.62人,较2010年减少了0.48人,家庭养老和抚幼功能严重弱化,需要社会的支持。

发展持续,不仅包括总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也包括不同亚人口群体的高质量发展,甚至每个家庭的高质量发展。应千方百计消除人口发展的质量鸿沟,实现共同发展。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我们无法改变人口负增长这个大趋势,但可以顺应和适应人口新常态的出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只有通过人口优化发展的路径才能实现。

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口强国

人口安全问题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一维,成为新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负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人口安全问题。人口是慢变量,人口问题具有“温水煮青蛙”的性质,等问题爆发了之后再解决,往往为时已晚。所以,人口问题的治理,特别需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预防性控制的战略眼光。

亟需树立人口的系统观。人口不仅仅是只有数量一个面向,素质、结构、分布、流迁都是重要维度,而且彼此关联。既要重视生育政策,也要重视人口政策,二者协同运作。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政策要体现 “以人为本、以数为衡”,社会公共政策的关注点应包括:保护和强化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全体人口的健康实力、劳动适龄人口的创新力、竞争力以及国防人口的战斗力,以确保国家安全和国民福祉。

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口转变到了低生育率后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为应对低生育率危机,世界各国一方面采取鼓励生育、移民等措施来缓解和抵御人口负增长的挑战,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女性和老年人就业、智能产业的发展等措施来适应人口负增长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要树立长远的人口观,这也是人口的大历史观、大战略观。我国需要通过人口优化发展,提高人口的综合质量,将我国从“人口大国”发展为“人口强国”。人口优则国优,少年强则国强,老年安则国安。

人口负增长时代,人口红利遭遇人口短缺的挑战,同时人口机遇将从人口论-人手论-人脑论的升级中获得和释放。我们既要重视人口红利——二元结构下劳动无限供给所贡献的农民工价值,更要重视人才红利——智能经济条件下的知识人口所创造的价值,以及先锋人口红利——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创造的“状元红利”。老龄化社会也要重视老年人口红利,构建老年产出导向型人口老龄化战略。教育是百年大计,人才可以补天力和人力之不足,强调终身教育乃国民的基本福利亦是政府的重大责任。

树立积极的生育价值观

从长远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出发,优化生育、适度生育、鼓励生育是优化人口发展、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因为生育是人口的源头,决定人口的未来。生育具有的价值具有两面性,优化生育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强化其正面价值,并转化其负面影响。天地人三才,人是天地之秀。自古以来,人口就是劳动力、生产力、战斗力、威慑力等家庭-国家实力的象征。在生育率持续低迷的新形势下,实现第三次人口转变、克服困难将生育率提振到更替水平上下,是极其重要的人口生育政策目标。

树立积极的生育价值观。面对持续的低生育率和少子化、老龄化的诸多挑战,支持包容生育、提高生育质量、实现人口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正在经历人口负增长各国应对人口新常态的政策导向,值得我国借鉴。首先,传递生育光荣的价值观、荣誉感与自豪感,以此消除“重男轻与”观念下生女孩带来的生育耻感与压迫感。例如俄罗斯采取了荣誉激励的方式,向多子女家庭颁发“光荣父母奖章(或勋章)”,并同时给予生育奖励。其次,通过为女性(重点是孕妇和产妇)和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社会福利支持,通过津贴补助、减租减税、减免大学生学费等措施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帮助夫妇和家庭实现理想的生育子女数。其中贯穿着值得肯定的生命信仰和生育理念,即对孩子和人的高度重视。再次,重点关注家庭和就业的平衡,通过实施产假制度、弹性工作制、兴建公共托育机构等方式来促进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以及消除母职焦虑,消除年轻父母对生育的后顾之忧。

建立人口全龄友好的社会

人口、乡土和文化是文明发展的三要素,从生命历程出发建立一个人口全龄友好的社会时不我待。人口友好体现在文化友好、福利友好、制度友好三大方面。人口治理要遵循“以人为本、以数为衡”的原则,包括源头治理、环境治理和文化治理三个方面。

其一,源头治理的目标,是在生、养、教结合的大生育观指引下,重新认识生育对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同时警惕父母对子女溺爱、过度关注、过度投入资源的误区和危害,鼓励优秀传统文化德才兼备的扎根教育,培养具有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现代中国人。

其二,环境治理的目标是打造生育友好型、家庭友好型、儿童友好型、老年友好型乃至全龄友好型社会。这里的环境是指软环境,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口,促进共享生育福利目标的实现。中国需要的是国家爱国民、国民爱国家的良性之爱的格局,亦即爱出爱返、福往福来的爱的循环。

其三,文化治理的目标是探索积极生育支持的大政策体系,倡导和鼓励适龄婚育、男女平等、两性合作、夫妻和美、家庭和睦、代际和谐、责任共担的新型婚育文化。重视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大教育理念,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有健康人格、独立人格、高尚人格,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新国民。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需要通过社会大环境的改造来塑造高质量的人口,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打造适宜的、正向的政策、制度和文化环境,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生存有保障、生命有尊严、发展有空间、未来有希望的和谐社会环境。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系统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3&ZD18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政府网,更新时间2023年5月5日。

责编:周素丽/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