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西工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亲临广西,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了“五个扎实”新要求、明确“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四个新”总要求和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以及“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为广西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描绘宏伟蓝图、提供根本遵循。广西河池金城江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进“高铁新区”“智慧城区”“工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产业质量提升、城乡融合提升、生态环境提升、民生保障提升、社会治理提升”工程,打造“桂西北生态产业示范基地、桂西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桂西北山水魅力宜居之城”,高站位、高标准推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落实落细。“十三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11.66亿元,总量排全市第一;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荣誉176项。2022年,荣获河池市县(区)绩效考评一等奖、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考核全市第二。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260.37亿元,同比增长8.6%,总量保持全市领先,增速排名河池市第二。
以强化党建引领为破题点,筑牢高质量发展“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金城江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以“讲政治、敢担当、勇创新、有作为”的奋斗姿态,自觉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一是建立健全“四个机制”,强化政治引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党性教育机制、政治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把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行“全员抓党建”,不断提高党建质量,为扛紧扛牢“河池发展排头兵”光荣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着力推动“五化建设”,不断强基固本,持续提升组织力和执行力。以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为抓手,推动“组织建设标准化、待遇保障专职化、队伍管理精细化、示范创建品牌化、赋能引领特色化”,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辖区内5个城市居民小区党支部获评自治区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水洞社区党委书记黎菊萍同志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一网五联”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治理工作经验获自治区推介。三是抓实抓紧“三个注重”,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尖兵。坚持以“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狠抓“注重能力培养、注重分类施策、注重科学规范”,着力提升干部质量、盘活增量、优化变量,为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队伍保障。
以推进乡村振兴为主攻点,夯实高质量发展“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在才湾镇毛竹山村察看走访时强调,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近年来,金城江区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摆在压倒性位置,把一切为了农民,特别是脱贫户增收作为鲜明导向,采取“主攻三业”举措,千方百计、全力以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金城江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年度巩固脱贫成果考评中获得“好”等次。一是优产业,稳增收,打造增收“主引擎”。始终把产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做大优势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做优乡村旅游,多维度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矩阵,以强优产业持续保障群众增收。因地制宜,大力种植开发糖料蔗、桑蚕等优势特色产业,糖料蔗种植总面积达6万亩,进厂原料蔗量预计达23万吨,2023—2024榨季蔗农种蔗收入预计达1.24亿元;桑园总面积6.6万亩,桑蚕产业年产值达9亿元。结合区位优势,全力争创自治区林下经济示范县,探索“核桃+”林下种养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铁皮石斛、金钱草等12个林下经济品种,发展林下经济面积累计达89万亩,产值达7.5亿元,惠及林农12.5万人。二是壮企业,带增收,点燃增收“催化剂”。加大企业培育扶持,落实利益联结机制,深化企业帮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8家,专业合作社增至305家、家庭农场增至170家;侧岭稻米产业示范区、河池镇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区等成功获评自治区四星级特色农业示范区。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区内外的大型商超、企业等与金城江区建立长期稳定购销关系、帮扶关系;为特优农产品销售牵线搭桥,举办2023年金城江区首届水果文化节暨元宵节供销大集、河池镇饮马河露营地美食节暨供销大集等系列活动,通过现场销售、订单销售等方式,实现营业额近亿元,吸引人流量超过30多万人次。三是增就业,保增收,锻造增收“助推器”。把紧把牢就业马车的缰绳,广拓就业渠道,深化就业服务,实现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0.76%。建成零工市场(驿站)8个,开展巡回招聘会65场,提供就业岗位6万多个,相关工作排名河池市第一,工作经验获自治区推广推介。
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突破点,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一是“三个突出”,全面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立足生态优势,突出打造绿色品牌、突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突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高端、智慧农业。积极打造“三品一标”“圳品”等农优产品,力争在“大湾区”赢得市场。“香芒”和“艳遇”小番茄摘得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好吃番茄”金奖、银奖,富硒“侧岭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等。近年来,销往全国的特色农优产品销售额超6亿元,其中销往广东地区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当地“土货”走出大山,不仅卖了出去、更卖上了好价钱。二是“三个优化”,大力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专项行动各项要求,坚决打赢打好工业振兴三年攻坚战。围绕“三园联动”整体思路,以大任产业园为发展“动力源”,金城江区工业集中区、东江工业园协同发展为“双驱动”,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优化管理机制、优化要素保障”,全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重点围绕桐昆佑灿等大企业上下游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整体提升园区效能。大力发展固废综合利用、有色矿石材等静脉产业,为“三园”发展提供“双碳”支撑。2023年前三季度,金城江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排名全市第一;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排名河池市第一。
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切入点,打造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2023年8月30日,贵南高铁正式运营使用,金城江区抢抓高铁时代这个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硬件”和“软件”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放大城市能级,打造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一是“三点共进”,融入发展“新格局”。加快高铁新区配套建设。精心谋划配套高铁新区幼儿园、中医医院等一批高品质医疗卫生、教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高标准打造集交通集散枢纽、现代商业商贸物流、智慧康养文化旅游、生态生活宜居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打通城市道路堵点,为道路交通“活血通脉”,进一步完善城市“微循环”。顺利完成南桥转盘改造项目的征地工作,打通了困扰南桥区域20多年的“肠梗阻”;辉乐桥(龙江六桥)正式建成通车,城市更新行动步伐加快。加快融入发展大格局。重点推进高铁新区与大任产业园融合发展,强化与宜州区的协同协作,共同探索“桑蚕+甘蔗”发展新模式,助推传统企业转型发展。同时,以交通联动深化“大流通”带动“大融合”,加快有色金属、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等重要产业发展,谋划与首府南宁一体形成大商贸、大物流和大旅游发展格局。利用河池市与黔南州共同打造产业协作区的平台,加强与“云上贵州”数据交易对接,培育大数据经济,构建智能化云平台,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二是“三城联创”,涵养城市“精气神”。注重全员导向、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和产城融合导向,提升居民素质、文明风尚、精神状态、人文氛围,坚持文明城市与民族团结进步县(区)、双拥模范城“三城联创”,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活环境。三是“三品同造”,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品牌”,进一步优化城区学校布局,着力打造百名金城名师,积极创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金城江区中考成绩A+比率连续18年领跑河池市,金三小荣获“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冠军”等。打造高质量的“医疗品牌”,深化“医联体”建设,发展以高端医疗、壮医医疗、老年疗养等为核心的健康休闲产业,努力打造桂西北医疗健康养老养生中心。探索搭建医共体心电网络平台,成功远程会诊超过千例,切实推动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完善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16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施DRG付费改革方式,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得到有效降低和控制。打造高质量的“服务消费品牌”,利用资源禀赋,推动传统和新型消费创新融合,举办更多更丰富的美食节、文化节、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刺激消费回暖。举办河池市果酱烧烤美食节暨夜消费嘉年华、“33消费节汽车补贴”等促销活动,营业额超1亿元,汽车交易销售额超10亿元,掀起消费新热潮。
以创新绿色发展为发力点,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强调“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并深刻指出“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金城江区是资源型地区,也是桂西北重要生态屏障,金城江区扭住生态这个最大的优势,在绿色创新中寻求突破、寻找出路。一是补强“三大板块”,厚植绿色生态发展动能。紧紧抓住河池市创建国家级战略性关键金属新材料军民融合产业试验区契机,强化“绿色技改、绿色基建、绿色产业”三大模块,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转型。实施“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深入挖掘绿色能源,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誉升公司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成功获得自治区认定,成为河池市首家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获得授权专利24项,有力抢占高端金属市场。二是打好“三场战役”,全面提升生态绿色颜值。聚焦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打好环境治理战、保卫战、修复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9%,代表河池市在广西地级市中排名第一。环保主题作品《“人退猴进” 和谐共生》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三是加快“三项改革”,扩宽生态价值转换渠道。探索建立生态资源融资担保体系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代偿补偿机制,加快推动“广西储备林票”“全国土地延保30年”、农村信用“五位一体”三项改革,推动实现林权等使用权抵押、产品订单抵押等绿色信贷业务,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生态环境风险。以点带面,加强试点建设,用心用情用智用力盘活林业资产,在广西率先发行首张“国 家储备林林票”,相关工作经验获央视新闻报道。
下一步,金城江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扛紧扛牢“河池发展排头兵”的使命担当,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加快打造“桂西北生态产业示范基地、桂西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桂西北山水魅力宜居之城”,一步一个脚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作者:潘广军,系中共河池市金城江区委员会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