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授予81名个人“国家卓越工程师”和50个团队“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评选和表彰,是激励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重要举措,是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劲信号,是对人才的礼赞、对创新的褒奖。要以育才、爱才、用才三向发力,落实落细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的重要指示,助推卓越工程师竞相涌现。
悉心育才,让工程技术人才后继有人。工程师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主力军,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是重中之重。培养造就大批心怀“国之大者”的工程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从获奖的卓越工程师和团队来看,他们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素质就是爱党报国,最基本的素养是敬业奉献。卓越工程师培养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要坚持党管人才,统筹相关部门,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资源,特别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学校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界知识的优秀工程科技人才,为培养卓越工程师提供更多“种子”选手。
真心爱才,让工程技术人才干劲十足。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才能让工程师更加有干劲。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浪潮,既需要广大工程师向这些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学习,更需要各地加强对工程师的重视,优化对工程师的服务,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要营造崇尚工程科技、崇尚创新文化、尊重工程师的良好氛围,让工程师乐于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让更多孩子志愿成为一名工程师。要用好用活人才政策,做好住房保障、职称评审、子女入学等人才服务和资源保障,让在库工程技术人才将更多精力花在攻克“卡脖子”难题上;也需深入企业一线,去关注那些虽籍籍无名,但坚守一线、躬身力行、朝夕不倦的工程师,送去温暖、表示关怀,对德才兼备、确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师要及时纳入人才管理,给予人才政策。
精心用才,让工程技术人才大展拳脚。用好工程师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前提。卓越工程师通过一次次实践,将理念转化为行动,跨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将愿景转变为现实。不断地实践,是工程师成为卓越工程师的必经之路。工程师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必须把工程师素质能力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把工程师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在他们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使其作用和天赋得到充分发挥。要在引才上提高精准度,坚持以用为本,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立足产业所需招引工程师,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确保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要千方百计让工程技术人才的真才实学有用武之地,为他们搭建有利于其成长成才的良好平台,努力帮助他们把想干的事干成。要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联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作者:周江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