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聚焦跨军地治理重点环节 努力提升军事治理效能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加强跨军地治理是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应有之义,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内在要求。”一般来讲,跨军地治理指我党领导军地各方力量,通过深化军地改革、明确职责定位、优化体制机制、强化军地战略统筹、完善政策法规等综合治理措施,逐步消除军地两大系统运行中的种种不协调因素,提升军地之间的横向协作与纵向协同水平,逐步建立军地相互适应、运行顺畅、协同发展的实践活动。跨军地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党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聚焦跨军地治理的重点环节,找准军地共同发力点,实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有效提升军事治理效能,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有力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顶层有力统筹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面加强军事治理上升为党的意志,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布局中一体推进并纳入习近平强军思想,体现了党对新时代建军治军规律的深刻把握与清醒自觉。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全面加强军事治理是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方方面面。要强化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军事治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当前,随着我军各项建设的发展,我军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战斗力构成要素越来越多,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有机互动、交叉、渗透、融合越来越深,耦合性越来越强,战斗力生成规律与战争制胜机理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度依赖军民两种力量、两种技术、两种资源之间的转化和融合,如何对军地结合部、军地两大系统的交汇处实施有效的治理成为军地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

跨军地治理本质上属于跨域多域治理,既涉及国防建设,又涉及经济建设,既涉军又涉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较其它单域治理而言,跨军地治理涉及的主体更加多元,利益更加复杂,涉及党政军民企,东南西北中,既有上下双向的纵向贯通,也有跨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的横向协同。同时,跨军地地带最容易出现治理“真空”,似乎军地都在管,但又不容易管好,进而成为问题最多、问题最难解决的治理地带,是国家治理、军事治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打的硬仗。因此,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特别是跨军地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把党的统筹协调贯穿到跨军地治理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促使军地多元主体提升能力效率,推动军地有效协同配合,增强跨军地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高质量跨军地治理格局。

当前,军地各级要把强化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跨军地治理的根本遵循,确保党中央对跨军地治理实现有力有效的顶层统筹,做到领方向、统全局、管军地,始终在大局下行动,令出归一、上下联动、步调一致。可借鉴60年代“两弹一星”中成立中央专委的经验做法,积极推进跨军地改革进程,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横跨军地、既能统军又能管民的高层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好军地“协调师”“总调度”的职能,切实立起“统”的权威,搭建“统”的平台,贯通“统”的链路,为提升跨军地治理水平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在跨军地治理过程中,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的,不断优化、完善和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在统一的大框架下有效统筹、动员、调度军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切社会资源,将政府、军队、市场和企业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先进生产力与强大战斗力之间的深度耦合,不断巩固提高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深化改革创新,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从内部逻辑看,跨军地治理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军队和政府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信息传导、沟通协调与有序衔接,关联部门多、覆盖领域广、运行链路长,是典型的跨军地、跨领域、跨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从跨军地治理本身来看,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即摆脱传统的方式手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和处理跨军地交叉地带重难点问题,实现军地两大系统高效、顺畅互动;同时,跨军地治理也是一种理念、方式、方法、手段和工具,它是解决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过程中传统老大难问题的“金钥匙”。理论和实践,没有改革,就没有治理;没有法治,就没有依法跨军地治理。因此,推进跨军地治理,必须摆脱传统思维定势,摒弃因循守旧的经验做法,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将深化改革创新与法治思维、法治建设结合起来,将跨军地治理逐步导入法治轨道,实现依法治理。

近些年,军地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协同推进重大改革,落实重大政策,推进重大项目,在跨军地治理实践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取得不少重要成果,可圈可点。通过调研,军地各方深深感到,制约跨军地治理效能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军地接合部的壁垒、坚冰和梗阻等点面上的顽疾故障,也有诸如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等深层次羁绊,更有在跨军地治理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等体系性掣肘,成为影响军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瓶颈。总之,上述问题的存在,使跨军地治理的主体往往感觉力不从心,这就必须向改革要思路,向创新要动力,军地联合攻关,下大力气研究和突破。

当前,要聚焦跨军地治理中亟待突破的矛盾和问题,应高扬法治精神大旗,以备战打仗的姿态,推进改革创新,研析务实思路举措。首先,要理顺体制,完善组织形态。着眼系统理论,同步协调推进国家和军队机构改革,通过机构合并、撤销、增设、升格等多种形式,优化配置部门机构,完善体制机制,畅通运行链路,解决好传统治理中分权化、部门化、碎片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界定各部门职能,明确权力清单与治理责任清单,防止和克服各个治理主体部门职能模糊、交叉、重叠与空白,贯通军地之间的组织链路,切实形成各司其职、紧密协作、规范有序的跨军地治理框架与工作格局。其次,要建好机制,完善体系形态。以优化整合跨军地、跨领域、跨部门协同机制为抓手,通过配置部门机构、优化职能配置,完善组织架构,创新政策制度等举措,健全完善跨军地治理的体系生态,确保各治理主体之间在科学合理的组织框架内有序协同,和谐运作,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损耗与制度成本。最后,要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形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通过军地协调、要事会商等多渠道,在跨军地治理大体系框架下,制定工作章程、运行细则、基本制度,“工笔”书写推进跨军地治理的时间表、任务书、施工图、路线图、流程图,塑造跨军地治理的制度形态,做到施治有序,有章可循。

注重统分结合,形成军地整体合力

全面加强跨军地治理,需要军地双方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军地形成整体合力的核心要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一拥而上,齐抓共管,而是在压实军地责任的基础上统分结合,收放有序。即统得有力有效,又分的泾渭分明,军地之间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配合,该统得统起来,该放得放到位,该分得分清楚,在“统与分”“收与放”“开与合”的结合中协同推进,最终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下好跨军地治理这盘大棋。

就“统”而言,要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加强”。一是要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建立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机制,把军队相关重大建设规划主动及时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大棋盘,力争在建设发展规划层面统起来、从源头上融起来,做到军地战略规划体系衔接、上下配套、一体设计、一体实施、一体评估,进而实现军事建设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有机结合,推进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二是加强军地政策制度衔接。重视加强跨军地政策制度创新的通盘统筹、总体设计和实际调研,建立跨军地政策制度军地联动机制,凡涉及跨军地、跨领域、跨部门的政策制度要军地联合论证实施、联合评估审查,增强跨军地政策制度创新的整体性、协调性、便利性;通过立、改、废、释等多种方式,修好军地政策制度衔接的“接口”,消除军地政策制度衔接的堵点,培育法律法规健全、政策供给有效、标准规范兼容的跨军地政策制度治理环境;建立跨军地政策制度执行反馈与修正机制,对跨军地政策制度运行情况、实施效果等进行常态化调研、评估与分析,及时反馈,动态修订,不断完善,形成跨军地政策制度纠偏完善机制。三是加强军地资源要素共享。着眼支撑强军兴军和服务备战打仗,着眼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着眼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立军地资源要素共享机制,破除资源要素在军民两大体系自由流动的壁垒,通过军地会商协商,分领域分类别共同编制共享目录,建立资源要素共享办法,政策性、制度性引导军地相关资源有序开放共享,促进资源要素在军地之间自由双向流动和高效配置,做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多重效益,实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

就“分”而言,即明确军地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主体责任,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担负起各自该担任的责任,尽好该尽的义务。军队在跨军地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当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对军队来讲,要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提出清晰有效的军事需求,解决好需求工作职责不清晰、需求提报不精准、工作链路不通畅等问题。瞄准打通军地结合部壁垒梗阻,加快构建统分结合、权责明晰、军地联动、运行高效的军事需求工作体系,高效闭合军事需求工作链路,最大限度为备战打仗汇聚优质资源和胜战势能。就地方党委政府来讲,要强化思想引领,统一思想认识。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军地同下“一盘棋”,画好“同心圆”,共同书写好新时代“兵民是胜利之本”这篇大文章。深化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强化党政军民的国防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郁氛围。地方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要责无旁贷地尽好国防建设领域应尽的责任,做到军有所呼,地有所应,军有所需,地有所供,切实把“发展经济是贡献,保障国家安全更是贡献;发展生产力是贡献,提高战斗力更是贡献”的价值导向在全社会鲜明地立起来。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董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