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锻造一个个大国重器,让中国工程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他们攻下一座座技术堡垒,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腾飞;他们用一次次坚守担当,诠释为民造福的初心理想……1月1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此召开。81名个人和50个团队接受党和国家在工程领域的最高规格褒奖。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脊梁”。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是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报国的重要标志性动作,毫无疑问是历史开创性之举,对铸就大国重器、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沉甸甸的“国家工程师奖”奖章铭记了一批批拼搏攻关的身影,也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很多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巨大飞跃。受表彰的81名工程师个人和50个团队,是新时代工程师队伍的优秀代表。尽管他们从事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但他们都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锐意开拓创新,取得令人瞩目的先进工程技术成果。
无论是刷新海底钻机实际钻探深度纪录的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还是打破调水大泵国际垄断的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覃大清;无论是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列眼部超声设备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眼科诊疗技术研发团队,还是坚持古代壁画保护实践与技术创新,构建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让中华文化瑰宝重拾昔日光辉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他们孜孜以求的事迹感召着我们,他们科技报国的精神更是令我们感动!
“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殷切希望,言辞恳切,饱含深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奋楫者先,勇进者胜。随着“揭榜挂帅”机制深入推进,随着创新要素加快向产业集聚,随着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布局的构建,随着更加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建立,随着科技成果逐步向现实生产力转换……我们科技创新根基日益稳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越发明显,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也“风好正是扬帆时”。
榜样是无声的哲理,也是有形的力量。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步骤,也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希望更多的工程师等科技工作人员,能够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秉持浓烈的家国情怀,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为科技报国、产业报国做出积极有效的努力。同时,从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的事迹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走向荆棘路,敢于立足当下、放眼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周小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