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

高校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培育和提升新时代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其成为敢担当有情怀有作为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界定

新时代高校学生是国家富强的重要建设力量,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每个高校学生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当高校学生责任感进一步具体融入到社会责任时,就形成了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包含:(1)小的方面,指高校学生在日常行为中以知、情、意、行的内在处事态度,提升高校学生自身素养。(2)大的方面,指高校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他人要有责任担当。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本质上是高校学生处事的价值选择,具体表现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积极贡献社会;自觉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三全育人”视角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高校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要有先集体后个人的奉献精神、先国家后个人的家国情怀,使其成为高校学生的一种信仰。

培育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必要性

(一)培育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价值观念。新时代高校学生在理想信念的具体表现上主流方向是积极向上的,具有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人生信念,要实现崇高的远大理想离不开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的高校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因此,指明了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责任,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要作用,也是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和要义所在,属于主导地位,发挥引导功能。

(二)培育高校学生社会责任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高校学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生力量。社会责任感是培养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力之源,实现社会进步离不开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需要具备的积极向上心态以及相关的创新思维活动。创新精神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前提,社会进步,时代在发展,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的时代变革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难以想象缺乏创新精神的高校学生如何充分履行其社会责任,又怎么能够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有卓越的表现。一个不经过实践,只有理论知识的高校学生,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中去履行其社会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使高校学生深刻理解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做贡献的时代意义。新时代社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高校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彰显青年担当,凝聚青年力量,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三)培育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是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灯塔有理想、敢担当,是高校学生铸魂筑梦的主线。高校学生练就本领离不开社会责任之魂,惟其如此,才能成就担当社会发展大业。新时代高校学生笃志好学,练真本领,专心致志探求真知,激发高校学生敢于创新创业,是践行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强烈的担当意志和较高的责任认知是重要保障,是检验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高校学生是社会发展中坚力量,只有将勇于担当内化为国为民的精神品格,才能切实践履社会责任。所以,要筑牢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使其积极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使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最终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与人生价值的飞跃。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三个路径

第一,坚守思政课主阵地,发挥高校育人的作用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如何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国家安定社会和谐。高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立德树人历史使命,只有把握新时代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才能提升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注重把人文教育和感恩教育贯穿到思政课教育的全过程中,使高校学生认识到社会责任感对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要性。高校要在人文教育和感恩教育中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悟社会责任的价值内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时代,要构建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等思政要素融入学生课程,增强新时代高校学生该有的人性、知识、素养、能力,提升其社会责任教育成效。

第二,多领域宽口径保障与激励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高校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不仅需要发挥政府、学校、家长、社会、企业的协同联动作用,还应有法律和经费保障体系与物质和荣誉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力量,增强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要建立校企合作常态化合作实习基地,通过进入基地实习,为高校学生提升专业认知、在社会实习过程提升社会责任认知水平。充分用寒暑假等重要时间点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企业,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对弱势群体开展帮扶活动,使其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感受奉献的价值。进一步激发新时代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意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全方位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情操,为共建美好社会而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第三,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校教育工作者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使高校学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使其深刻感悟其价值内涵,厚植新时代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深刻认识到个人与国家发展之间同呼吸共命运。新时代高校学生要时刻心系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厚植爱国之心,敢于突破自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伟大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高建慈 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杨云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本文受到天津商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项目编号:TJCUJG2023022;参考文献已略去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