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是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当前,广西发展既处在国家支持的政策机遇“黄金期”“窗口期”,又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牢牢把握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样、怎样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等重大问题,锚定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强化开放引领,突出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一、强化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产业是强桂之基、富民之要, 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近年来,广西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和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新动能快速成长,新业态蓬勃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但总体来看,在广西产业发展过程中,农多工少、产业脆弱、传统工业占比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缺少万亿级产业集群带动等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坚定不移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做好自治区产业“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大文章。要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积极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提高制造业比重,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沿着“最速曲线”和“最优路径”前进,超前谋划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入推进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优化开放路径,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广西同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区位优势,加快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聚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积极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开放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广西开放平台的支撑能力还不够强,对外开放水平还不够高。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必须牢牢把握广西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扩大“南宁渠道”影响力,积极推动东博会、峰会常办常新,促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重大开放平台能级提升,构建形成多类型、多层级、广覆盖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全面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加强与通道沿线省份沟通合作,大力提升以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干线运输能力,持续完善物流枢纽节点布局,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加快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三、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广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持续闪亮。但广西仍面临着做大总量、做优质量的双重艰巨任务,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任重道远。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需要生态环境做支撑,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积极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深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决淘汰污染企业、低端产能,全面推进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呵护好漓江、治理好西江和北部湾等重点流域和海域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加强生态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特色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不断拓宽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路径,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四、加强边境管控和社会治理,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论述国家安全,充分彰显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应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边境地区安全体系,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守好守牢祖国“南大门”。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和生命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持续打造“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品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全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最大限度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加强边境管控和社会治理,依法打击“三股势力”捣乱破坏活动,健全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邪教常治长效机制,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暴力恐怖风险,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智能化”社会治理模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把大矛盾大风险化解在市域、小矛盾小风险化解在基层、苗头性问题隐患解决在网格,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筑牢祖国南疆铜墙铁壁。
五、推进自我革命,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
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近年来,广西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克服麻痹大意、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决战胜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要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一体抓好八大清廉单元建设,积极探索容易操作、务实管用、能够有效推进清廉建设的载体,推动各领域清廉建设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全领域深化。抓好党性教育、宗旨教育、纪法教育和警示教育,构建全方位党性教育链条,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树牢讲担当、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从严从实监督管理干部,对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的干部毫不手软、果断调整, 把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的干部用起来,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作者:周鸿,系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