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017年4月19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
一、广西是我国南方和珠江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广西北部湾是亚洲大陆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自南向北依次出现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个生物气候带,形成森林、湿地、海洋等多种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北海、防城、钦州沿海的滩涂和十万大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是东南亚、东北亚、南洋群岛候鸟迁徙必经之地。在亚洲生物链物质流和能量流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广西北部湾是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保护重要区的组成部分
广西北部湾海岸线长1595公里,分布众多的岛屿、港湾,沿线浅海滩涂面积74.9公顷。红树林面积0.97万公顷。红树林是亚热带和热带近海潮间带的一类特殊的常绿林,主要由秋茄林、白骨壤林、桐花树林、银叶树林、海漆林等构成。红树林对防风固沙、净化海水、保护滩涂湿地甚至沿海人民群众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广西生态系统对珠江和华南地区起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
西江上游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功能区、珠江源水源涵养功能区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地区的“生命源”,其两个区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洪蓄水功能,不仅保护珠江下游河道的安全,而且使广东特别是香港、澳门地区的水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此外,广西森林覆盖率高,据研究,仅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森林能吸收华南地区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缓解和阻止广东地区工业废气继续向北漂移,起着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的作用。
(四)广西具有众多的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是热带和亚热带动植物的基因库
广西已知野生脊椎动物1151种,列全国第二位,已知高等植物9494种,列全国第三位,内陆水域淡水鱼类271种。桂北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面积1.9万平方公里,该区域是漓江、资江、寻江、融江等河流的源头和水源涵养区,是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域,是我国中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物种储存库;桂东北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面积1.7万平方公里,是湘江、桂江、柳江、蒙江等河流的源头和水源涵养区,有千家洞、大瑶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资源丰富,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十万大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面积0.63万平方公里,有十万大山和防城金花茶国家自然保护区,有大面积的北热带季节性雨林,是我国北热带地区的重要物种储存库;桂西北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是右江、南盘江、红水河的源头和水源涵养区,有岑王老山、金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物种贮存库,对于保护南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大明山—高峰岭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面积0.26万平方公里,有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众多,分别是我国南热带地区的重要物种储存库;桂西南岩溶山区保存有面积较大的北热带石灰岩季雨林,环江县木论岩溶山区保存有大片的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岩溶生态系统完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
二、积极推进美丽广西建设
(一)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问题在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发展观的问题,是价值取向问题。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一是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在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时,既不能用停止经济发展的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更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听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高质量发展必须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遵循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社会发育的内在逻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谋划发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广西区党委《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强化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三是积极培育公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营造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和社会氛围。
(二)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为推进美丽广西建设奠定基础性制度
水、能源、矿产、土地等资源性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其价格水平形成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既要适应民生需求,又要兼顾环境友好。资源性产品价格过低,会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要深化基础性资源价格改革,通过市场机制功能,可以有效促进资源在不同行业、部门、地区间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
(三)以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为目标,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强区
一是根据广西“一屏六区一廊一片海”生态安全格局,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依据,科学有序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严格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管控。二是遵循生态系统完整性,统筹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根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2021—2035 年),首先要筑牢桂北生态屏障,其次保护好桂西南珍稀动植物生态核心区、大瑶山珍稀动植物生态核心区,北部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带,系统治理左右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石漠化治理区、红水河石漠化治理区、柳江中下游人居环境提升和水土流失防治区、桂贺江-南岭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郁江-黔浔江平原人居环境提升与水土流失防治区、桂南沿海丘陵平原人居环境提升和水土流失防治区。三是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近年来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相结合建成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系统,能够对生态环境变化精准识别,实时监测,及时研判并解决问题。目前,广西启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分类型、全流程、区市县三级协同管理,实现对682座矿山生态修复数据、业务流程、项目一体化高效管理,数字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为美丽广西建设注入新动能;四是根据《广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持续推进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个自治区级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100个自治区级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建设。
(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构建建设美丽广西新路径
一是加快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广西独特的自然和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为发展健康旅游、旅居养老、绿色食品等提供便利条件,全力打造农林旅游等生态产业链,实现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广西自然资源丰富,使其具有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天然优势。可以利用水能、海洋能发电(潮汐能年发电量达10.8亿千瓦时),利用甘蔗渣发展生物能源,如燃料酒精。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新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通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绿色转型。三是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下大力推动有色金属、建材、石化等重化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通过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改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四是持续推进绿色制造示范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特征的新型产业组织体系。它具有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作配套、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的优点。目前,全区绿色环保产业链引进项目350个,合同总投资2770亿元。通过企业深度参与、各类生产要素有机组合、产业之间高度协同发展,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五)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广西的新格局
一是从生态产品公共属性来看,必须由政府主导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投入具有用途的强制性、针对性、稳定性好的特点。从生态保护的实践来看,目前依然是最有效最成功的手段。二是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省区之间横向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机制。近期粤桂两省(区)政府签署第三轮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用于跨流域水资源和其他生态功能维护,保护流域生态安全。三是尝试在西江-珠江流域建立水权、排污权的定价机制和交易平台,以水质和水量控制为核心,实施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上游的各省区和下游粤港澳以市场的方式进行“水权交易”,通过建立西江流域水权交易市场,协调西江流域各方利益协调机制。四是支持南宁、柳州、桂林、贺州等设区市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完善“桂惠贷—生态贷”绿色金融产品,积极支持银行和其他金融提供绿色金融服务;五是实施产权激励,允许社会资本依法取得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通过社会资本自主投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为美丽广西建设提供新动力。
(六)建立和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为建设美丽广西保驾护航
广西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重叠加的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凸显出来。需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关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如制定《新能源促进法》《矿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如北海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进行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完成涠洲岛、沿海沙滩、矿产资源立法保护。
(七)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人是环境的维护者,同时也是环境的消费者。消费作为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活动,体现人类价值追求和选择。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机构和媒体,加强对公民的绿色消费价值观的引导。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等重要节日,积极教育,宣传、普及和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知识,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一种价值追求。
(八)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管理,确保广西生物多样性安全
要积极实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能力提升工程。如与越南签署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对确保广西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声明 广西财经学院教务处二级教授,李慧君 香港城市大学2023级理学院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