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路径

——以杭州市临安区“天目云农”为例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秉持数字化、市场化、系统化“三化”协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原则,全力推进“天目云农”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分别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和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双试点”,连续4年获得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乡村振兴获浙江省考核优秀。

聚力数字底座,构建数字乡村“一张网”。因地制宜编制区域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完善顶层架构、打通信息壁垒、释放数字红利。一是搭建公共支撑平台。坚持系统集成理念,创新构建“135N”数字乡村建设体系,即搭建1个“天目云农”数字乡村主平台,聚焦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服务3大重点,创建青山湖“城乡融合”全域治理、高虹龙门秘境数字村落景区、於潜耕织园、太湖源竹笋产业融合、昌化未来乡村5大创新示范区,逐步创新和推广N个特色应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构建数字乡村应用的系统基础。二是夯实数字信息基础。建成通信基站1369个、5G基站579个,开发智慧农村总平台和60多个个性化子平台,平台产品和高速宽带惠及近5万户农户家庭,实现光纤入户全覆盖、村级应急发布信息通达率全覆盖。构建“天目云农”数据仓,全面打通18个部门数据。三是优化农户服务前端。把为农民服务的各个环节、各种需要进行梳理、汇聚、集成,通过“浙里办临农一件事”,提供“我要种苗”“我要防治病虫害”“我要电商报告”“我要检测”“我要保险”“我要贷款”“我要开票”等18项服务,做到惠农服务全面集成、一屏掌控。

聚力数字赋能,推动农业产业“新提升”。立足临安乡村产业特点,坚持以数据生产要素为着力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做强农业新经济。立足山核桃、竹笋两大主导产业,政府端和企业端同向发力,创新打造山核桃、竹笋产业大脑。截至目前,已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26家、服务点21处,成立产业农合联4家。二是打响农业新品牌。大力推出“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形成农产品品牌保护和质量追溯体系,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特色农业,通过产、供、销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打响临安农产品知名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授权企业47家,实现“天目山宝”直接销售1.2亿元,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突破6亿元。全面实施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培育省级电商镇7个、省级电商专业村50个,电商服务站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三是做优农业新业态。深入推进“两进两回”,打通人才、科技、资金等下乡通道,出台乡村产业人才振兴政策,全省率先成立“农创客”联合会,带动实施项目150余个,回流返乡创业资金超2亿元。深化“千万工程”,全省首创制定村落景区临安标准,探索形成“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模式。

聚力数字惠民,实现乡村服务“优供给”。紧扣实战实用实效导向,聚焦临安山区群众所需所盼,打造小切口的多跨场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是力破山区群众“看病难”问题。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创新推进“天目医享·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打造集体检、诊疗、配药及医保结算于一体的数字赋能全闭环便利化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覆盖辐射165个偏远山区行政村,惠及20余万山区群众,有效破解了山区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就近检查难、诊疗难、配药难、预防难等“四难”问题。二是推动强村富民“鼓口袋”。系统谋划和探索“天目共富+”新路径,布局建立“强村公司”多元化经营,创新将7大类18项限额在400万以下的政府性投资小额简易工程项目和30万以下的服务类项目经由一定程序直接发包给强村公司,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目前,已组建146个强村公司覆盖212个行政村,承揽工程项目392个,村集体获利2564万元,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用工7.3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460万元。三是办好农民建房“一件事”。从农民建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入手,探索农民建房“一件事”改革,谋划农村房屋安全管理和危房改造模块,通过整合天地图、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风险等34项矢量空间数据,叠加12.8万户农房信息,实现“一图管房”。同时,改变农房人防人管的传统模式,对5000余幢人员集聚和经营性农房采用“专业机构定期巡检+物联网在线监测”相结合的农房安全管理新模式,实现了治理手段的智能化。

聚力数字治理,织密村社最小“微网格”。立足固本强基,突出实用实战实效标准,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数据共享、系统集成,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以“幸福村社”促“善治”。开展以美丽、平安、共富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村社”创建,通过每季度评选晾晒,通过推动村村可比拼、人人可参与,充分调动村社居民积极性,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二是以“共享法庭”化解“矛盾”。建立省内首个“共享法庭”,打造基层治理一站式服务的最小单元,推动司法服务前移、矛盾就地化解,通过“一屏一线一终端”集成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系统等模块,打造“共享法庭”协同系统、智慧终端,将指导调解、多元解纷、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三是以“微权力”强“规范”。围绕农村信访量高、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和村级组织“三改五”“一肩挑”形势变化,构建形成“一评价五公开七不准九规范”权力运行体系,同时通过监督“一点通”和“线上村务”对村级财务、资产资源、劳务用工等村级重点事项予以实时公开,构建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监督模型98个,处置回应群众诉求495条,群众满意率达99.8%。四是以“地灾智治”防“灾害”。立足临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实际,在全国率先完成1:2000高精度地质灾害详查,精准划分风险区,建立降雨预警模型,实现隐患自动监测、风险有效预警,应用上线以来,全区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504起,已准确预警253起,预警准确率达50%,有效管控率超70%,经受住了“烟花”等台风的实战考验,成功举办了全国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工作现场会。

【本文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委书记】

责编:王 克/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