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史称“南武夷”,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3次深入邵武指导工作,殷切地称赞道:“邵武是个好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邵武市委、市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苦干实干、开拓创新,使得邵武市十年来GDP总量从126.85亿元跃升至257.04亿元,并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400强、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400强榜单,以现代化的“富美新城”书写“好地方”新篇章。
第一,牢记嘱托,好在政治坚定。以和平古镇的发展为例,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和平古镇考察调研,被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保护完好的古居民群落深深吸引,指出:“和平是一块宝地,大家要一起来保护爱护它”,要开发、利用好古镇的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先富起来。20余年来,历届邵武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着力打造“邵武是个好地方,和平是块宝地”品牌,久久为功、接续发力,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古镇。据202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已经达到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6亿元,财政总收入206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37元,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文旅小镇”等,也被盛赞为“中国文旅兴镇源起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邵武市委、市政府赓续发扬“红旗不倒”的光荣革命传统,续写着新时代的红色篇章,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富矿”,在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上下功夫,用好用活中共苏区闽赣省委旧址、东方县委旧址、中央苏区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优势,打造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党员教育示范点、金坑乡红色研学基地、廖俊波先进事迹展示馆、党群城市家园等阵地,形成“一点一乡一馆一园一广场”党性教育矩阵,同时不断深化“百千工程”“党建体检”“一村一档”等机制,秉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红色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第二,以坚强的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好在为民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邵武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立足约80%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的基本情况,围绕“农民群众办事难、农民党员找组织难、农村干部找党员群众难”的“三难”问题,从本地实际出发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明确提出并坚决贯彻“党建跟着党员走,服务跟着需求走”的先进理念,着力打造党群城市家园项目,历时近半年、投资5000多万元,实现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这个项目不仅全面整合了原各乡镇驻城区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在城区黄金地带打造了一个集党员学习教育、群众议事办事、农产品交流展示等为一体的党群城市综合体,而且按照“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作模式直接为全市五分之四以上的乡镇和城区三分之二以上约20万人提供服务,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群众并获得广泛好评。
第三,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好在经济强市。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指出:“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在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的同时,国内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叠加国际竞争环境恶化的空前挑战,使得许多地区、企业面临着一道道难关甚至是生死考验,能否通过调整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其爬坡过坎的破局之路。在此情况下,邵武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党的领导体系和组织结构合理地嵌入地区发展的各领域、各部门、各环节之中,不断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得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有机统一、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极为亮眼的成绩。
以工业发展为例,邵武聚焦以新材料、林产加工、文旅康养为主导的千亿绿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三爱富、永太、永和、永晶、远翔、杜氏、味家等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和品牌优势突出的领军企业,并坚持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协作配套,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条,持续补链强链延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壮大。同时,本地还全力以赴强智造、转动能,加快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力打造闽赣区域智能制造高地,为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奠定坚实基础。342.77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0个5000万的签约开工项目以及131亿元的社消零总额完成零售额,以无可置喙的事实展现出邵武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点亮了“邵武是个好地方”的城市名片。
(作者:何虎生,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