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黄庆华: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关键在于实现产业生态化

近日,重庆市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年活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渝举行。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重庆智库理事黄庆华认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产业生态化、绿色化。为此,他建议,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物治理。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黄庆华表示,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依托长江经济带现有的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引导生产要素向沿线竞争力更强的地区聚集,打造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纺织、轻工、机械等行业绿色化升级改造,鼓励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落实能耗“双控”目标和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推动重化工业减量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强化环保、能耗、水耗等要素约束,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二是壮大绿色环保产业。着力构建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推动绿色制造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三是打造绿色产业集群。以沿江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引导生态脆弱地区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宜的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鼓励资源丰富地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长江经济带产业综合集成水平,培育一批集聚程度高、研发实力强、知名品牌多、技术水平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实现产业生态化,关键是要走好低碳发展之路”。黄庆华表示,一是提升沿线清洁生产水平。以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准则,探索新的审核模式,包括重点行业企业的快速审核以及工业园区和集聚区的整体审核,提升沿线重点行业和园区的清洁生产水平。针对沿线地区的有色金属、印染、造纸、制革和食品发酵等重点耗水行业,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从源头减少水污染。二是加快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一方面,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大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推广应用。严格合理控制钢铁、煤化工和水泥等行业的煤炭消费,鼓励沿线地区在新建、改扩建项目中采取用煤减量替代措施。另一方面,提高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

在黄庆华看来,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一是要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构建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提高对环境法规的执行力度。二是要加强重点污染物防治。实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推进长江干支流周边“十小”企业取缔、“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确定禁止开发的岸线、河段、区域和产业,强化日常监测和监管。三是建立长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制定针对不同生态功能区域的补偿标准和计划,确保受损生态系统得到适当补偿。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建立专项生态补偿基金,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生态税收、企业环保费用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并确保公正透明地管理和使用这些资金。(李记)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