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要实现,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融合不断走向深入。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数字化手段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赋能,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内生动力,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化赋能,织密乡村治理“高效网”。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乡村治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建立灵敏高效的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对于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就是要突破乡村治理传统模式,建设乡村全地域性的数字化综合治理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乡村政务数字化服务水平。特别是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精度、强算力的数字技术手段,结合当地治理实际,精准聚焦群众需求和回应,推动人力、财力、物力向基层下沉,补齐数字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因时而动、因地制宜,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激活治理“一池春水”,助推治理提质增效。
数字化赋能,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以乡村产业发展为核心,将农业与5G、移动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以无人机械化、无人农场建设为契机,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智慧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转变,推动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发展动力更强劲。同时,要加强乡村产业全环节、全过程、全链条的数字扩链,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以互联网为“新农具”,短视频直播为“新农活”,借助数字新媒体展现乡村新图景,开发乡村新市场,在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精耕细作,为共同富裕的愿景注入全新活力。
数字化赋能,谱写民生普惠“协奏曲”。目前“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在线服务模式在各地乡村推广,“网上办”“马上办”大幅提高了群众办事的便捷程度。为不断深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乡村振兴的场景应用,全力保障和推动“互联网+公共服务”,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多面向完善信息惠民服务,让民生、医疗、志愿服务等数字化服务向乡镇、村延伸覆盖,进一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公共服务通过云端走向每个家庭、每个农民,让乡村社会更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 施腾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