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推荐:“2023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峰会——第九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11月16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峰会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央企业智库联盟、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国家治理杂志社、人民智库、人民论坛网承办,明源不动产研究院提供课题支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出席并致辞,人民日报社社长庹震出席,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宏志,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等在开幕式上发言。
王勇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国资国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带头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国家战略意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定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届峰会论坛以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政商学研企各界代表齐聚一堂,通过主旨演讲、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平行论坛等环节深度阐述观点,为进一步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广军出席高峰论坛,并作题为《融汇科技与资本,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融汇科技与资本,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们,下午好!首先,我要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有机会参加2023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峰会,并在此分享我的一些观点。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是广州市的一家国有企业,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主业,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驱动型工业投资集团”为发展愿景。围绕新型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推动业务的发展,通过资本投资、业务整合进行推动。同时,我们也希望成为行业内的优质CVC,目前正在进行产业整合,积极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自成立以来,总资产已达到1500亿左右,去年的营收超过2400亿。今年8月,集团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位列第414位。此外,公司在今年5月被纳入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试点企业”名单,并有多家下属企业被选为科改示范企业,这些示范企业正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集团将总结及近几年主要经验,进一步和广州的创业布局紧密结合,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广州是制造业大市,经济规模总量较高。目前,广州的国资总量超过6.2万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广州的国资对广州GDP的贡献接近三分之一。其中,汽车产业是广州的第一大产业,去年广州地区产出300万辆整车,位列全国城市第一位。然而,广州的汽车整车与零部件比例为1∶0.35,产业链的延伸拉动不足。尽管如此,广州整车产业的基础非常好,在国内也有产业链延伸的空间。在发达国家发达的汽车城市中,一般是1∶1.7,广东省是1∶0.78,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将围绕广东产业的痛点来补链强链,并寻找发展机遇。
坚持促进产业链、创业链、资本链“三链”融合,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围绕如何做强做优产业链,集团主业将聚焦于新型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进行产业链布局。结合集团的主业和广州地区的支柱产业,我们将推动产业优先发展,并打造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三链”的拉动作用,集团将在广州细分领域推动补链工作。
在装备业主推新能源装备的领域,我们主要推广氢制取装备和储运装备。今年,工程机械板块在所有行业中表现突出。尽管前年和去年该板块下滑了37%以上,但我们通过强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技术的运用,成功向新型矿机转型。在欧美市场,今年1至10月份我们的出口量占比超过60%。然而,在国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仍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此过程中,我们致力于确保企业更加符合ESG标准和破除碳足迹中的约束,以开展相关工作。这有助于确保产业链和市场网络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拓展。
目前,我们的产业布局遍及全国近40座城市,拥有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同时,我们在全球30多个国家也设立了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设计平台和主干分子公司。这种产业链布局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全球市场的融合。例如,在东南亚地区,由于关税问题,我们计划开设一批新的生产基地,以降低成本和费用,应对关税压力。
如何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网络进行产业链布局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我们应该努力围绕主业构建产业链,并在其中实现赋能,通过投资和拉动效应进行赋能。围绕主业推动产业链的培育是其中的一个经验。
强化创新链,推动集团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推动集团创新至关重要。公共集团整合了400多个各级创新平台,并计划成立集团级的科技创新总院。该总院将对标国际国内相关国家级实验室、省级实验室以及其他有效的成果转化机构,并正在构建以国有企业牵头的新的创新联合体。在国务院国资委推动的价值创造行动中,创新也是最重要的要素。目前,我们与广州地区知名的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以及有效成果拥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致力于投资早期、小型、硬科技企业。了解投资的偏好和风险的辨识是非常重要的。最近,我们投资了12家企业,并帮助它们实现了IPO。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正在提高,我们期待到2025年末达到85%以上。同时,战新产业覆盖率达到90%,管理基金接近300亿。最近三年来,我们投出300亿的资金,共有7家被投资企业成功上市。到2025年末,计划控股15家上市公司。目前,旗下还有一批正在拟IPO的企业,我们将积极推动这些优质企业上市。
如何将“三链”深度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在创新链中,目标包括一批优质企业、核心技术和突出产品。如何将技术、产品和市场链条有序地展开,也是我们的主干思路。
目前,集团拥有105家专精特新企业,期待到2025年末,能够新增100家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创业企业的孵化,同时通过投资和并购一批企业,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拥有数百家专精特新企业,每家的规模虽在5亿以下,但数百家的总规模将达到上千亿。期待这些企业能形成具有高度聚集效应的产业规模。在创新方面能够与在座的各位专家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成果转化。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集团的目标是瞄准关键创新技术进行突破。在许多业态中,“卡脖子”现象较为严重,元器件和工艺软件受限较大。集团正瞄准核心元器件进行研发和突破。
在资本链方面,我们希望资本能够助力打通创新的“最后一公里”,使产业中更多的企业能够通过资本的助力实现协同,形成一个具有相互赋能功能的投资生态圈。近年来,我们已加大资本投资的力度。一方面,集团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另一方面,集团也对产业链中的企业进行投资,在细分产业链中形成公共的声音和平台,并在平台内进行赋能。接下来,我们将强化公共投资的一系列平台,并与一批同行、专项基金和分子基金合作,并在全球和全国范围内进行布局。
期待与各位同行、各位投资界、学界、实业界各方共同助力,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迎接挑战、共同找寻机遇,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