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雪传薪,千古流芳。10月31日,福建·将乐纪念杨时诞辰970周年系列活动在杨时故里将乐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800余名专家学者、杨时后裔宗亲齐聚镛城,通过开展杨时诞辰970周年纪念大会、海峡两岸客家擂茶文化交流会、宗亲祭祀、福建将乐•浙江萧山书画巡展、杨时闽台国学交流等系列活动,继承先贤遗风美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杨时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10月31日上午,纪念杨时诞辰970周年纪念大会在镛城影剧院拉开序幕。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专职副主任江登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原副主任、少将、著名书法家杨汉龄,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功流,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政协副主席黄晓燕,台湾杨氏宗亲代表、上海市味丹企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采购部原副部长、少将杨新防等领导嘉宾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杨时后裔宗亲等800余人,一同礼敬杨时,参加纪念大会。
图为纪念杨时诞辰970周年纪念大会在将乐县镛城影剧院隆重召开(邹观长 摄)
图为杨氏宗亲代表杨汉龄(左)为“龟山书院”惠赠墨宝(邹观长 摄)
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客家擂茶文化交流会的活动现场,海峡两岸客家乡亲欢聚一堂,通过共有的擂茶文化,畅叙浓浓的客家乡情。
来自台湾的擂茶制作代表人与将乐擂茶制作代表性传承人一齐舞动手中的擂杖,同擂一钵茶,共同演绎擂茶制作工艺,展现客家擂茶风情。活动还分别展示将乐“三绝”和台湾三地门“三宝”的技艺与产品,并为将乐十佳伴手礼颁奖。
图为舞蹈《擂茶迎客》(张丽娟 摄)
图为台湾擂茶制作代表人与将乐擂茶制作代表性传承人共擂擂茶(张丽娟 摄)
携手同心祭先祖,杨时文化永流传。上午9时30分许,800多名杨时宗亲身披绶带,手持横幅,吹着唢呐,敲着激昂的锣鼓,结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步行至龟山陵园。在祭祀现场,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全体杨氏宗亲集体向先人鞠躬,用贡品祭祀,依次敬酒敬茶献祭文,点燃香火,双手擎香,缅怀杨时。
图为杨时宗亲祭祀大典(梁宪辉 摄)
10月31日下午,“杨时与朱熹”:新时代、新视野、新价值暨纪念杨时诞辰9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玉华宾馆召开。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终身教授朱杰人作了《杨时其人其学及其后人》的主旨演讲,对杨时思想言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讲座内容丰富,角度新颖,针对性强,通俗易懂,受到大家的好评。
研讨会上,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杨时生平、杨时教育思想的影响、杨时理学对朱熹的影响、杨时遗迹挖掘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杨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享誉海内外,杨时精神不仅是杨氏后裔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要深入挖掘杨时文化当代价值,推动杨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图为“杨时与朱熹”:新时代、新视野、新价值暨纪念杨时诞辰970周年学术研讨会(熊儒清 摄)
在闽台国学交流活动上,三明学院经管学院台籍教授翁锦栋以杨时文化为题,作《杨时思想与乡村振兴之世说新语》专题演讲。两岸专家学者,分别就杨时后裔迁台情况、杨时教育思想的启发和优势、程门立雪在台湾的尊师重教展现、用创新IP宣传杨时文化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图为闽台国学交流(施振强 摄)
10月31日晚,一场纪念杨时诞辰970周年文艺晚会在精彩上演,晚会分为“杨时故里 山水将乐”“程门立雪 倡道东南”“乐民沃土 花开盛世”三个章节,包含诗乐、舞蹈、情景剧等12个节目,整台晚会歌舞交融、精彩纷呈,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弘扬杨时文化,宣传闽学文化,为嘉宾献上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近年来,将乐县高度重视杨时文化的传承发展,专门设立了杨时纪念馆,命名了杨时小学,新建了龟山书院与龟山桥,创作了一批以杨时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与央视联手拍摄了《杨时》专题片,今年为纪念杨时诞辰970周年,于7月15日在全国发行了《程门立雪》成语典故特种邮票,精心策划开展了杨时文化进校园活动、闽台国学交流合作活动、福建将乐·浙江萧山书画巡展、纪念大会、“杨时故里”主题文艺晚会等十一个系列活动,对进一步传承弘扬杨时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将乐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推动将乐杨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把杨时文化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任能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