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高峰论坛> 正文

【原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回归公平市场竞争

——第九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系列专家文章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如何进一步激活国有企业的发展动能和增长潜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健全。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政府事务和社会责任,在彰显国企担当和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无论是从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来看,还是从其实力和影响力来看,我国国有企业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发挥着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作用,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推动国民经济向好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历史包袱和体制制约,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不高,运转机制和管理模式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当前国有企业的主要特征是大而不强,虽然体量和规模较大,但是在与主流跨国公司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还无法取得领先地位。不少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享有较强优势,但是在全球市场的发展还困难重重。随着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持续压缩,未来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享受了比其他所有制企业更优惠的制度环境,这使其竞争优势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较强。比如,国有企业享受各地政府在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招聘更优秀的员工。再如,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有更多选择,融资成本也更低。在一些政府招投标和采购项目中,都有国有企业一马当先,成为公共资源交易的常胜将军。制度倾斜和优惠政策使国有企业占得先机,但是也使其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国有企业与各级政府存在天然的紧密关系,而“预算软约束”和政府兜底保障减少了后顾之忧。但是,这也导致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锐气不足,缺乏开拓创新和勇于冒险的竞争精神。此外,国有企业享受与党政机关对等的行政级别,政企旋转门架起了国有企业高管与党政领导干部的交流机制,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有优势的政商关系。但是,这也使国有企业高管更加注重发展为领导干部,而不是成长为职业经理人。

毫无疑问,这些方面的天然体制优势使国有企业发展顺畅,也见证了过去数十年国有企业的辉煌成就。但是,一旦这些附着在国企体制上的优势不再,国有企业进入完全市场竞争环境,就可能面临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走出当前的舒适圈,拥抱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并参与完全市场竞争。如果说过去我们会采取产业保护政策来培育和孵化国有企业,那么在当前国有企业日益做大的情况下,则需要通过“断奶”来使国有企业真正由大变强。

推动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样的国民待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看似可能会在短期内削弱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却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否则,如果国有企业长期在各级政府精心呵护的“温室大棚”中发展,就永远无法摆脱政府的“襁褓”而长大变强。如果国有企业总是有退路和后援,那么就不会有奋力一搏的竞争勇气,也缺乏勇于挑战的竞争动力。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回归公平市场竞争的本位和初心,真正融入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全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需要打破藩篱,公平对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使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够同台公平竞争。

在不少行业和细分市场,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公平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在不断改写和重塑全球经济贸易规则。这说明国有企业有参与公平市场竞争的潜力,也能够在全球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中勇立浪头。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抓大放小”扮演了重要角色,优胜劣汰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旋律。在推动国有企业回归公平市场竞争方面,也需要通过动态名单管理来分类有序推进,让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参与公平市场竞争。

在推动国有企业参与公平市场竞争方面,一方面要实现各类制度倾斜和优惠政策与国有企业逐渐“脱钩”,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松绑”和“赋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高管激励和人事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向现代企业制度看齐,破除不必要的制度约束和政策限制,使国有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轻装前进。

作者:马  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1103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