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躬身践行教育家精神

作者:常征(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2023年9月9日,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并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首先强调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在阐释教育家精神内涵时将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坚定理想信念是对教师提出的第一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是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思政课解决的是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一个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人怎能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出问题的教师,是不能担起立德树人责任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政课教师责任之所以重大、思政课作用之所以不可替代,就是因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

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有教无类”“教亦多术矣”。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不尽相同,同时,本、硕、博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状况也不尽相同,要达到启智润心,高校思政课教师就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学段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创新课堂教学、又要善用“大思政课”,帮助学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提高学生运用这一思想观察时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让学生掌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新时代的中国与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新时代做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样的特殊性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能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家陶行知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仁爱之心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教师则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经师”“人师”“仁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正所谓: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精于“授业”和“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之处在于其意识形态属性,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的。思政课的任务就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思政课教师所传之“道”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讲准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