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 王晓鸣
大家下午好!中秋国庆即将到来,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首都北京,共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研讨交流湖南永州“快反135”警务创新案例,这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研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具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向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结合这次研讨会的主题,谈三点意见,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永州“快反135”创新案例经过了实践检验,是新时期枫桥经验的永州版,成绩值得肯定,具有推广价值。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浙江省绍兴市考察,他来到枫桥经验陈列馆,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历程,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自此之后,“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源自浙江、源自公安战线、源自治安治理,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其优势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化解矛盾,依靠在人民群众,本质在创新守正。
永州市公安部门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坚持“机制创新+科技应用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永州“快反135”机制建设为核心的基层警务改革新路,即一个体系、三个层面、五大防范,推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了“基层安”。从人民论坛的调研来看,自永州“快反135”实施以来,全市警情处置更高效,治安防范更有效,警务工作更显实效,是枫桥经验的“永州版”,该课题价值体现在四个成效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一是社会治理专业性成效显著,以群防群治常态化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二是化解矛盾法治化成效显著,做实做强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基本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智慧解决信访维稳问题,丰富了枫桥经验的永州实践。三是治安防控体系化成效显著,永州快警区防平台、巡防平台、群防平台和科技平台是一个有机整体,构建了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的治安防控模式,有效提升了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四是服务群众机制化成效显著,持续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的打击整治力度,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近年来永州公安在全国公安系统更有影响,在全省公安系统排序逐年上升。
永州“快反135”创新案例是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探索的改革创新鲜活经验,具有四个方面的共性特征。永州“快反135”创新案例源自湖南、源自公安战线、源自治安治理,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分析其改革创新的实践逻辑,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共性特征,可以在推广中进一步总结提升。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是永州“快反135”创新案例成功的根本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证这样一个“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制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永州的经验主要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得益于湖南省委省政府和永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包括永州市公安局在内的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强力支持和有力参与,通过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调动了群防群治的积极性,大大优化了永州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也极大提升了永州党的建设成效。
二是激活基层是永州“快反135”创新案例成功的时代特征。基层基础是坚实的底座,既蕴藏着深厚的资源,也充盈着丰富的智慧,永州“快反135”机制中将绣花针功夫放到基层治理,永州“快反135”APP精细地分为普通群众端、群防群治端和民警端三大板块,实现用户端、系统端两端无缝联通,警民警保警警“三警”联动,全域全民全网全警“四全”覆盖,内网外网天网专网移动警务网“五网”,实现了“警民联动”“警警联动”、保安、义警、农村辅警等群防群治,有效整合了分散在各处的基层治理资源,形成一盘棋,既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又实现了群众自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是科技转型是永州“快反135”创新案例成功的鲜明特色。永州“快反135”机制中,科技应用充分发挥了支撑作用,概括起来有“五个一”的特点,即融合警种职能,实现“执勤执法一平台”;融合数据资源,实现警务指挥“一张图”;融合农村智防,实现城乡快反“一张网”;融合位置数据,实现数字考核“一张卡”;融合技防手段,实现警民通讯“一个频”。这打破了线上与线下,城市与农村等物理间隔,实现了以最小的投入,最少的警力,办最大的事情。据统计,永州公安可以在城区“1、3、5分钟”、农村15分钟内,快速出警处置目标,其中的警务科技转型经验值得总结。
四是人民满意是永州“快反135”创新案例成功的不变初心。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永州“快反135”创新案例坚守人民至上这一不变初心,以人民满意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警力布局到社区、学校、医院等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提高居民见警率和问题解决率,有力提升了永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后,面向未来,推广弘扬永州“快反135”创新经验,我再分享两点思考。
经过几年的成功实践,永州“快反135”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众多媒体的高度评价,丰富了“枫桥经验”。面向未来,在实践中检验实效还有两个方面的思考,需要引起进一步的重视。一是基层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还要进一步强化。目前永州“快反135”主要是从警务层面开展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但基层治理信息化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矛盾化解、社会治安、社会应急、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的应用既有着巨大的潜力,同时也增大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难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统筹治理与隐私的统一、公共与个人的平衡、法治与自治的兼顾,还需要在信息化数字化上下功夫,探索更多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意识要进一步强化。目前永州“快反135”主要是从警务层面开展改革,整合了各警种资源,但目前全社会深刻的利益调整和广泛变革、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多元需求等矛盾突出,单靠警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有的地方财政经费捉襟见肘,通过政府采购辅警和科技资源难以持续,如何在系统协同、资源整合及党政力量和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上协同发力,还要进一步思考、加强。
最后,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身体健康,节日快乐!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