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当好“大校长” 提高新时代党校办学治校水平

人们习惯把党委兼任党校校长的负责同志称为“大校长”,这个称呼是相对于常务副校长而言的。既然称之为“大”,那么就不仅仅“大”在职务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大校长”要当“大兵”、定大盘、选“大家”、办大事、出大力。

一是当“大兵”。党委负责同志虽然是党校的“正头香主”,但多被教员和学员在心里当成“大领导”,较少有“校长”的认同。于是,有的“大校长”就真的“大”了起来,口大气粗,指指点点,讲点冠冕堂皇的话,提点原则性的要求,沉不下去,变成了只挂帅不出征的空头司令。要当好“大校长”,首先得从当官的位置上走下来,多到教员中去谈谈心,评评课,拉拉呱。多以学员的身份面对学员,换位思考,了解他们想听什么,需听什么,反过来看看党校能讲什么。就是要突出问题导向,不当司令当大兵,转换角色。只有一竿子插到底,才能把实情摸上来,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改进工作。

二是定大盘。有多大职位干多大事,“大校长”不是一般的校长,在党委中有分量,手里掌握着很多资源,可以调动很多力量。这就要求,必须带头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将党校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日程,定期推动常委会研究,帮着搞好中长期规划,安排好各类班次,解决好人才、机制、保障、运转、考核等问题,这些事情有的常务副校长说不出来也干不起来,只有“大校长”亲自推才能见效果,才能让硬件能硬,软件不软。

三是选“大家”。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校长”要想“省心”,关键要把党校的领导班子配强,把关键少数选好用好。要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山东省临清市让党校常务副校长列席组织部部务会和市委常委会,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上级最新政策,调整充实授课内容,第一时间窥觉献策方向,确保“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哪些方面建言献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外,党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党育才,育才的人自己得是“人才”,盛给别人一勺水,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大校长”要把人才兴校牢牢抓在手上,下大气力选“大家”名家,留住秀才,培养新人,就是“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只有人才上生生不息,才能保证培训上“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四是办大事。党校在实际运转中,肯定会遇到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大校长”分管领域多,要将党校工作融入“大校长”工作全局,借势发力,解决党校建设难题,办好推动党校长远发展的大事。比如,去年以来,聚焦干部教育形式枯燥、阵地单一问题,协调各镇(街道)、市直部门(单位)围绕“党史党建、廉政教育、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和传统文化”等七大主题打造现场教学点34处,串点成线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化路线,先后承接聊城、青岛等多地培训班次,擦亮了“运河红帆”现场教学名片,提升了县级党校影响力。再如,临清市投资8000万元启用新党校,全面推动党校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在提供党校培训保障的同时,新校区也面临物业管理体量大、支出大的窘境,“大校长”积极推动党校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引入第三方进行合作管理,迅速解决了后勤服务专业化低、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像这样的事情,“大校长”就得该出手时就出手,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能创新的要创新,能突破的要突破,还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五是出大力。“大校长”平时很忙,但不能“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个的田”,要在党校工作上保证一定的精力,至少每周到党校来一次。“大校长”要带头上讲台,发挥好标杆作用。要经常和班子成员、教师们坐下来聊聊,碰撞下火花。对于看准了的事情,特别是在基层党校建设中探索出的好做法,要持之以恒抓下去。临清市从2021年8月起,建立“党员夜会(校)”制度,每周四晚上七点半准时开始,分为红云课堂、一周盘点、说事拉理等环节,全市600个网格党支部积极组织、邀请镇村党员、各级第一书记、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青年代表、在外人才和各市直部门干部等群体参加“党员夜会(校)”,现已开展了100次,累计参会127.6万人次。每次开会,党校全体员工全部下沉到村,“大校长”带头到村讲党课,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寻常百姓家,用执着和汗水换来了群众心里亮堂,真心实意跟党走。

(作者:田勇,山东聊城临清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