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在主题教育中强化县级机关党建引领作用

摘 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县级机关党组织直接面向基层、面对群众,在县域范围内发挥着风向标作用,开展好主题教育有助于强化县级机关党建引领,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县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为此,应当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深化调查研究,切实推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着力推动发展,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抓好检视整改,增强斗争本领和斗争精神。

关键词:主题教育 党建引领 县级机关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党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主题教育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县级机关既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执行机关,也是管理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务的领导机关,发挥着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联结城乡的关键作用。县级机关党组织直接面向基层、面对群众,在县域范围内发挥着风向标作用。深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强化县级机关党建引领,将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县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

重视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理论源于并基于实践,本质上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揭示。科学的理论为人们指引路径方向,提供智慧方法。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党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历来强调通过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提高自己的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当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就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汇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这是党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员干部砥砺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最好教材。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学思想”放在“总要求”的第一位,把“强化理论学习”列为“重点措施”的第一条,深刻指出:“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每次党内集中教育也都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为全党团结统一奠定坚实思想基础。”这充分彰显了理论学习在这次主题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和引领地位,为全体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提供了根本遵循。

理论学习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逻辑起点。开展好县级机关主题教育,进行高质量的理论学习,必须认清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举措。当前,一些单位的理论学习存在学习不走心、不深入、不系统,缺乏深度、广度,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等问题,这些都要求理论学习应该把握整体,突出重点,贴近实际,针对需求,在内容、方法上要更加丰富灵活,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模式。

原原本本学,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如何强化理论学习”时指出:“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发展过程、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才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学习时,要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置于整个理论体系中来加以领会理解,避免碎片化、片面性认识。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责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掌握。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论,还必须把握重点和本质,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和肤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学习实效。”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理解其道理学理哲理,重点认识和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即“六个坚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学习要贴近实际,让理论学习“活”起来。理论学习并非等同于单调枯燥,要让理论从文件和书本中走出来,融入生动的社会实践之中。理论根源于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也一定能够回归实践,阐释实践。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树立问题意识,善于联系社会现实特别是个人实际、工作实际,在理论学习中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学习实效,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意见》明确指出:理论学习要“坚持联系实际、立足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就重点学什么,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社会实践是一个大课堂,实践出真知。理论学习还要走向社会,走向群众,开阔视野,扩大见识,不能只是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我们要做好理论学习的深化、内化、转化,要在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中弥补能力短板和知识缺陷,勇于突破思维局限、走出工作惯性、破除路径依赖。总而言之,理论学习要善于联系实际,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决策方针与民心民意相吻合,真正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让理论学习“活”起来,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深化调查研究,推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所谓调查研究,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和总结,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过程。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的统一,它科学地解决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个人与群众、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掌握调查研究这一方法,一个领导者、管理者就能突破个人才智、阅历的局限,吸收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力量,从而步入一个无限广阔的智慧天地。故此,我们党历来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深化调查研究是这次主题教育的实践要求,有助于克服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促进科学决策。《意见》明确指出:“主题教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着力解决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其中,工作作风方面,主要是宗旨意识和群众感情淡漠,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调查研究不经常、不深入,对迅速变化的客观实际和群众冷暖了解不深、感知不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简单化、“一刀切”,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在县级机关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不重视、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有的身陷“文山会海”,一味强调工作忙,很少下去调查研究;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不深入实际,与群众有很深的隔膜,关起门来做决策;有的自认为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反应不灵敏,对新课题新挑战缺乏应对能力;还有的喜欢作秀式调研,满足于听听、转转,只看“盆景式”典型,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以上种种都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也损害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的形象。《意见》提出:“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接地气,掌握真实情况和民情民意,在调查研究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成为转变作风、增进同群众感情的过程,成为提高履职本领、增强责任担当的过程。”

深化调查研究必须树立调查研究意识,这也是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的前提。所谓调查研究意识,就是将调查研究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入脑入心,形成自觉的思想习惯和实践路径。调查研究本质上就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我们党的一个重要话语,广大党员干部对调查研究这一概念耳熟能详、司空见惯,但并非都树立了调查研究意识。如果没有对调查研究的本质、规律及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没有把握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关系,同时辅之以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相关制度的保障,是不可能树立调查研究意识的,也不可能真正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作为一种科学的理念,调查研究意识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实事求是原则,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其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渗透于日常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之中。

事实上,缺乏真正的调查研究意识是形式主义及各种非理性决策的深层次根源。县级机关党员干部主要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基层群众。在长期的工作中,很容易形成一种主导者、管理者的思维,甚至出现官僚主义的倾向,即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之上,内心产生一种莫名的“精英”意识和优越感,从而忽视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和职责本质。因此,应该充分运用这次主题教育的契机,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调查研究意识,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就是要变领导者和管理者为服务者,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都从人民群众的视角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心系群众疾苦,一心为了群众;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研究问题,对大量零碎的材料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和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树立调查研究意识,转变党员干部的作风,必须构建长效机制。调查研究本质上就是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没有时限的必修课。毛泽东同志认为,“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情况是逐渐了解的,需要继续不断的(地)努力”,“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必须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制度。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就重大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抽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和群众,推出对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成果,必要时应该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评判和监督。还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这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构建深入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与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交朋友,面对面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这必将有力促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干群关系的融洽和谐,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着力推动发展,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目标就是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这次主题教育的效果如何,归根结底要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如何、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如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只有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夯实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要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只有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才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发挥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保证各项工作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因此,机关党组织要把推动发展贯穿主题教育活动的始终,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强化统筹联动,持续精准发力,解真难题、真解难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党建和业务对机关建设发展来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脱离党建谈业务,就会迷失方向;脱离业务谈党建,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只有两者真正融合,才能相得益彰、蓬勃发展。但在现实中不难发现,县级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现象仍然存在,党建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个别党组织甚至还存在“各搞一套”“两张皮”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县级机关党建引领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这次主题教育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实质上就是要求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使二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推动县级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引领和主题教育的效能,应当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深入剖析县级机关党建工作的整体要求和内容要素,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探索“党建+重点项目”“党建+特色产业”“党建+为民服务”等模式,最大化激发党建与业务相匹配的乘数效应,推进高质量发展。

将强化政治意识与恪守主责主业深度融合贯通。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是“灵魂”和“根基”,是管总、管根本的,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及效果。县级机关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的落实及执政基础的巩固。县级机关党建工作要强化政治意识,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弄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党需要我干什么”,种好“责任田”。要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所属业务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理解领会到位、谋划部署到位、贯彻落实到位,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好政治方向,防范工作中的政治风险,常思“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将理论学习与科学筹划工作深度融合。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理论学习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定党员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县级机关党建工作和主题教育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握其精髓要义,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比如在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一定要认真地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及相关的文件、法规等等。还应多联系业务工作开展“三会一课”,聚焦打造“三个高地”,围绕市场主体培育、重点产业链、乡村振兴、平安创建、基层治理等,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

将优化党员干部作风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度融合。作风决定事业成败,环境关乎地方发展。县级机关的作风正,工作气氛好,上下级关系、干群关系就融洽和谐,高质量发展就有良好的政治生态、社会氛围。机关作风建设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让党中央放心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统一、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的统一,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在作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聚焦“四风”突出问题,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纪律观念、底线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将长效化制度构建与提升工作管理水平深度融合。构建长效化的制度是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根本之策。要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有效应对化解各类矛盾和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机关部门一把手是履行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紧紧抓住责任制这个关键,落实“一岗双责”,理清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责任清单,明确目标任务,促进要素渗透,优势转化,进行项目化督责、常态化问责,并完善考评结果应用机制,把党建考核纳入部门、干部考评体系。此外,还应加强对相关制度执行的评估和监督,从目标、载体、人员、运行、效果等方面审视制度的效能,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保障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制度的长效化。

抓好检视整改,增强斗争本领和斗争精神

检视整改是这次主题教育的落脚点,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及自我革命精神。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我们党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工作推进和创新的突破口。敢于直面矛盾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彰显了我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我们党是在历史的大风大浪中一路砥砺前行、发展壮大的,艰难困苦磨炼了我们党的意志品格,增强了党的斗争本领和斗争精神。在主题教育过程中,针对问题抓好检视整改,也是一次自我革命实践,有助于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

检验理论学习成效,要看党的创新理论是否入心见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善思善用;检验调查研究成效,要看是否摸清社情民意、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检验推动发展成效,要看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是否有新提升;检验检视整改成效,要看问题症结是否找准、整改整治是否到位;检验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成效,要看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现象是否纠正、政治隐患是否消除。这“十个是否”检验标准,既聚焦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又是对主题教育重点措施落实情况、实践成效评价标准的具体化、体系化。科学检视主题教育的实效,不仅要认真参照具体标准,也要运用好系统思维,对标主题教育总要求和目标任务进行整体性评价。

主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人民群众才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阅卷人”,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尺,向群众满意而行。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运用得如何、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得如何、群众烦心事解决得如何,处在实践第一线的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开门面向群众进行检视评估,可以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研、民生热线、网络平台等形式,认真倾听群众心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能把群众曝光的乱象、反馈的问题,视为找麻烦,不能把群众的意见和不满,视作添乱。唯有把主题教育成效评估置于群众和社会监督之下,坚决避免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才能确保检视整改到位不走样、不虚化,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也才能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

检视整改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主题教育是一次精神上再补钙、思想上再加油、行动上再赋能的过程。只有树立问题意识,勇于自我革命,深入检视整改,才能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党员干部的斗争本领和斗争精神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正视问题、积极整改;端正态度、全面整改;深刻反思、彻底整改,坚决扛起整改政治责任,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找准自己工作特别是在落实党中央有关精神和重大战略部署中理解有偏差、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找到在为民服务中效率不高、力度不够的问题,深入剖析内在原因,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按照中央的部署,要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帮助党员干部发现、纠正自身的作风及思想问题,抓好突出问题的整改整治,切实增强主题教育的“含金量”,使之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检视整改要注重标本兼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在检视整改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标”和“本”。存在的问题是“标”,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本”。治标必须治本,要从治标入手,抓好“当下改”,把治本寓于治标之中,切实做到标本兼治。标本兼治,就不能把分析局限于表面,只强调客观原因,甚至把责任“甩锅”给基层或他人,要从政治、思想、能力、作风、纪律、制度等方面进行剖析,找准病根。开展主题教育绝不是一阵风似的临时举措,而是立足全局,推进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长久之计,其深层效果必须体现在建章立制上。“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启示我们,抓整改必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要把这次主题教育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深挖问题背后成因,注重从制度机制上找准症结、研究对策,防止问题反弹。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执行。要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让制度“长牙”“带电”,确保主题教育形成的制度成果常态化长效化。

【本文作者为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研究”(20LLZZB028)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王 克/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