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坚持以村级巡察理论研究为先导,扎实开展村级巡察教研基地建设,促进基层各项监督贯通融合,有效破题村级监督“雨过地皮未湿”“重数轻质”等难点症结,不断增强村级巡察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协同性,推动村级巡察由有形全覆盖向有效全落地转变,进一步整合基层监督力量、补齐基层监督短板、强化基层监督治理。
“党组织建立到哪里,巡视巡察就跟进到哪里!”9月19日,成都村级巡察教研基地课题调研现场会暨十五届都江堰市委第四轮巡察村级巡察专题联席会在石羊镇古城社区院坝里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米”。
“做好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都江堰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依托村级巡察教研基地和村级巡察分中心在教学、研究、实践上“三位一体”的优势,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都江堰经验”。
何为“三位一体”?都江堰村级巡察亮点在哪里?
推动村级巡察专业化
强化理论研究、创设教研基地
“为了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创新设立教研基地,推动村级巡察专业化,我们不仅建设了研究平台,还建章立制,构建集理论研讨、模拟训练与实践体验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夏小海说,通过一系列举措,真正做到抢占制高点,把握规律性,瞄准最前沿。
据介绍,为聚焦村级巡察话语体系、教研体系等理论研究空白领域,都江堰市整合四川省纪检监察研究中心、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等研究力量,专班负责对村级巡察“巡什么?”“怎么巡?”“达到什么效果?”等问题“问症开方”,开发巡视巡察工作论述、巡察谈话技巧、村级资金监管等理论和实操课程97门,推动“学、研、用”一体贯通,为村级巡察提供理论支撑、营造实践情境,成功创建成都村级巡察教研基地和四川省纪检监察研究中心都江堰村级巡察分中心。
除此之外,立足理论前沿、实践终端,深度分析小微权力运行规律,深化了对基层事务管理运行的认识和规范,推动建立社区基层治理相关制度6项,督促制定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监督流程图,推动村级监督目标明确、对象精准、运行顺畅。
今年1月,都江堰市依托成都村政学院挂牌全国首个村级巡察教研基地及四川省纪检监察研究中心村级巡察分中心。当前,教研基地正在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开展村级巡察教程课题研究。其中,围绕以“国之大者”为核心线的必修课程、以巡察流程为中轴线的专业课程、以村级巡察实务为辅助线的实操课程,构建集理论研讨、模拟训练与实践体验于一体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专业化巡察干部队伍,累计承接内蒙古、云南、贵州等省内外培训班10余次、2000余人次,努力为村级巡察能力整体提升贡献都江堰力量,着力打响村级巡察成都品牌、四川品牌。
9月19日,成都村级巡察教研基地课题调研现场会暨十五届都江堰市委第四轮巡察村级巡察专题联席会现场(都江堰市纪委供图)
推动村级巡察精准化
运用教研成果、创新工作路径
“活用社区保障资金,还需撬动社会资源参与,第三方机构、社会组织承接活动资金使用情况还需规范化。”“水务部门做好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还需加大打击盗采砂石力度,为河道安全提供保障。”“社区党委作为农村公路建设主体单位,还应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做到七公开,公开透明让老百姓及时知晓。”“2020年以来,石羊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新建高标准农田合计6188亩”……村级巡察如何聚焦民生?与会部门在村级巡察专题联席会上给出了路径和建议。
如何实现监督精准化是村级巡察的难点和痛点。都江堰市以“三个三”为着力点,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精准度。
首先是贴心“三话”,深度问情。主动适应群众作息错峰开展“巡察夜话”,面对面听群众倒苦水、发牢骚实现“愿意聊”;针对性走访、寻访、探访重点对象“蹲点聊话”,点对点实现重点问题“聊得透”;组织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人员“正面对话”,借助专业力量实现“聊到位”,着力求通民情,提升发现问题的精度、深度、广度。
然后是组建“三队”,一线筑垒。结合村级巡察点多面广的实际,人员配置突出“小快灵”思路,组建以专职纪检干部、社区纪委书记、专职纪检委员为主的“战略预备小分队”;以市巡察服务中心“大数据”调研分析为支撑的“信息支援小分队”;以部门专业人员为补充的“快速反应小分队”,实现人员配备量质并重、量才为用,全时全域快速精准匹配。
最后是辩证“三看”,溯责促改。坚持系统思维,全面分析村级巡察及各类监督发现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从中看社区干部作风态度,看镇街谋划推进力度,看职能部门服务深度,以下看上查找准问题症结、以上带下改实现标本兼治。
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向玉成在联席会上发言(都江堰市纪委供图)
推动村级巡察体系化
深化巡察实践、提升监督质效
“石羊镇属传统农业大镇,下辖21个社区,召开联席会,旨在探索村级巡察新路径,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巡察监督。”都江堰市委第五巡察组组长王伟介绍说。
在村级巡察中,推动村级监督体系化是重中之重。为此,都江堰市建立了深度联动、内外贯通、盯住关键环节的监督贯通融合体系。
其中,着力推动村级巡察与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码上举报、村级“两员”一线监督等各类村级监督载体在巡前、巡中、巡后全过程联动,初步构建巡前精准画像定向、巡中协同联动作战、巡后推动整改落地的全过程村级巡察体系。十五届都江堰市委在村级巡察中取得了对象更加精准、问题发现更加精准、回应群众期盼更加精准的良好效果,有力提升巡察“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利剑作用。
都江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夏小海在联席会上总结发言(都江堰市纪委供图)
针对社区“问题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情况,通过村级巡察逆向促使组织、社治、民政、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重心下移,被动变主动,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集体“三资”管理等职责主体责任,又推动其有效履行行业监督职责,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村级巡察共同体,2022年以来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9个。通过建立联席会商机制,深度分析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将全市166个社区划分为农村社区4类、城市社区6类共10种类型进行分类巡察,并精准划分村级自治、镇街授权、市级部门及站所延伸等 责权事项122项,形成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界面清晰的《都江堰市巡察村(社区)小微权力监督清单》,带动引领村级各类监督“有的放矢”。
( 作者:蒲雪莉,系都江堰市纪委宣传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