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以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为目标,整体谋划、主动作为、全域系统推进,通过创新夯实“绿色消费促减量、示范带动促发展、数字赋能促增效、责任落实促常态、全民参与促养成”等多项举措,“分类在嘉”品牌更加响亮,“垃圾分类看嘉兴”成效显现。
推动绿色消费,促进源头减量,引领社会风尚。嘉兴聚焦“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重点环节,健全管理制度,突出源头减量,强化回收处置,加强污染治理。强化塑料污染治理。引导商超、市场经营户签订塑料污染治理承诺责任书,推动建立塑料袋集中购销制度,督促全市邮政快递网点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采购、带头使用可循环利用产品,实行双面打印,推行无纸化办公,不在办公场所使用一次性杯具,鼓励旅游住宿经营单位通过设置自助售卖机、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督促餐饮企业堂食服务限制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加强绿色包装管理。结合“铁拳”“亮剑”综合执法行动,针对重要节令、重点行业和重要生产经营企业,聚焦重点商品,常态化查处商品过度包装行为。鼓励全市各快递网点设置绿色回收区,通过绿色激励机制引导寄件方重复使用快件包装。
强化示范创建,扩大示范范围,发挥规模效应。创建浙江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镇(街道)28个,创建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496个,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村276个,全市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社区)达到84.22%。发挥党建引领模范作用。完善市领导、市级机关部门(单位)联系垃圾分类工作制度,着力在党建引领、经费保障、宣传培训、投放劝导等方面进行现场督导。与嘉兴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落实《关于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发挥党建统领,亮身份、做示范,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垃圾分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示范小区创建。全面复制推广“1+X”分类投放模式,全市95%的居民小区2604个实现定时定点投放,建立复核评估机制,对已创建的示范小区滚动开展“回头看”。复制推行创新实践模式。各地参照2022年的商务楼宇、工业园区、商铺、新居民集中的城中村老旧小区等9大实践创新模式经验,因地制宜,指导本地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全市复制推广。
突出数字赋能,重塑操作流程,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践行垃圾分类全过程治理的理念,敢于自我革命,大胆探索实践,实现提质增效。逐步开展机器换人。已经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小区,具备场地等条件的,逐步开展机器换人并提高比例,破袋投放,AI智能识别反馈,增加投放时间窗口,逐步替代劝导员,实现便民惠民。变传统收运方式为定时定车“公交式”收运模式。调整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生鲜垃圾收运队伍,督促指导各地制定分类运输能力平衡表,各地新增分类运输车辆28辆,实现车辆淘汰替换;重点提升易腐垃圾运输能力,优化调整运输频次、时间和线路,提高运输效率,做到分类运输、日产日清。发挥信息化监管平台的辅助决策作用。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迭代升级市、县(市、区)垃圾分类信息监管平台,重点打造源头精准智控、收集转运全流程监管、群众掌上服务等应用场景,深化与焚烧厂烟气在线监测、飞灰处置等多跨协同。
夯实主体责任,坚持常态长效,实施综合治理。夯实“管行业要管垃圾分类,管发展要管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梳理细化管行业管垃圾分类职责,转化成具体工作举措。协同相关部门,开展行业主题督查和专项督导。健全基层自治机制。强化党建引领,优化行业部门、县(市、区)政府、镇(街)、村(社)、物业服务公司、楼道长、督导员各司其职的管理制度,构建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1358”常态化基层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体系。完善垃圾分类管理网格。细化居民小区(农村新社区)、村(社)、企事业单位等分类单元,由网格长担任辖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对辖区内的分类劝导员进行日常巡查监督和工作质量抽查评估。落实管理责任人制度。根据《关于推动现代物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物业公司作为管理责任人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日常管理制度,按规范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指导、监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职责。
(浙江省嘉兴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吴秀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