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讯(任能旺)近日,福建省东山岛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开始全球征稿。少年儿童的诗歌天真烂漫,想象力奇诡不羁,语言清新大胆,趣味横生,具有巨大的心灵抚慰能量和脑洞开启能力,人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审美享受,甚至具有心理疗愈功能。
“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是一个每年定期举办的国际儿童诗歌征集活动,每年都将遴选出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儿童诗歌手稿,并将其刻在海边的礁石上,形成新型人文旅游景点,借以推动东山本地经济发展,优化旅游资源,开创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儿童诗歌是全球孩子们纯真无邪的心灵的集中表现,也是最柔软、最温润,最打动人心,最超越文化鸿沟的艺术表现。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外国人小时候曾经有一首诗歌被刻在中国南方某个海滩的岩石上,他在一生中一定会设法来到这个海滩上寻找这块岩石,他一生中也将一直对中国怀有一种善意。“国际儿童诗歌海滩”正是以一种善意的、柔软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人“上善若水”的胸怀,展示中国人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和人文情怀。
随着年复一年童诗石刻的积累,寻访“国际儿童诗歌海滩”将成为一种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人文之旅、童心之旅、脑洞之旅、疗愈之旅。它将是冥想沉思、网红打卡、婚纱摄影、亲子旅游、文学研学的理想场所。随着世界各地的寻访者的到来,这片“儿童诗歌刻石海滩”将迅速成为世界上知名的人们旅游目的地。最终必将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项目也是对于中国摩崖石刻的文化传统的致敬。
东山岛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由中央美术学院、福建省东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央美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央美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东山县文旅集团承办。该计划和9月15日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的《海洋传感器—海洋主题科普艺术展》展览同属于东山山海艺术节的第一批项目。
首届东山山海艺术节的主题为“与造物游”,语出铜山古城山顶文公祠前的明右参政天台人蔡潮的摩崖石刻。
“与造物游”说出的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伐和掠夺,而是相依和共生,是聆听与顺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基因,是我们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
“与造物游”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深刻理解大自然生生不息运行的天道,深入道理,乘道德而浮游,以科学、绿色、低碳的方式生活。“与造物游”更是一种创造精神,是在天地与山海之间绘画、书法、诗歌、音乐与建筑、手艺与美食的创造与徜徉,是荡涤身心的劳动与逍遥在宥的游戏。“与造物游”还是一种创作方法,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的工作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东山山海艺术节将聚焦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两大核心议题,结合东山岛的地理、社会、人文环境与历史,开展一系列艺术行动,包含公共艺术作品的落地、乡村科普壁画、城乡艺术教育和社会美育、交通基础设施的艺术化改造、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养殖设施的艺术化改造、艺术馆建设等多种项目。山海艺术节的不同项目将遍布东山岛的整体空间,与山海环境深度融合,优化现有文旅资源,形成多个新人文景观,推动东山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东山山海艺术节将开展一大批项目,包括向国内外艺术家征集生态艺术作品。作品须呼应“与造物游”的主题,聚焦于环境保护、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等生态议题,与东山的自然条件、山海景观、生产生活业态和当地的材料密切结合,尽可能低碳、环保。多件生态艺术作品沿着环岛路分布在全岛不同节点。
东山山海艺术节将引入顶级高等院校资源,邀集优秀的国内和国际艺术家、科学家、学者在东山展开在地创作、教学、驻地、讲座和研讨等多种活动,为东山的发展添砖加瓦、出谋献策。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扩大东山的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东山岛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是面对世界的艺术项目。项目一开始征集,就受到国内外诗歌教育者、艺术教育者的积极响应。
东山山海艺术节将致力于提升东山人民的生活品质,开展大规模的、持续的生态科学普及和社会美育。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东山人民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发扬谷文昌精神、绍述谷公遗志,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其中,2023年4月下乡写生季期间,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学生通过前期走访、田野调查、家庭相册收集等形式对东山岛澳角渔村进行深度调研,中央美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几十位师生正式来到这个渔村,在对村民生活习惯、全村产业生态等问题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科普壁画的设计与改造。旨在通过海洋知识的普及与艺术创作,将澳角村打造为一个露天科普馆,力图让每个村民都成为海洋知识的讲解员。
期间中央美院师生们也参观了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近距离接触到了海洋科学的专业知识与科研现场。在交流中,双方迅速形成了合作框架,计划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艺术研究与创作方面展开长期合作。
2023年8月,中央美院部分师生再次来到东山站,走访了漳江口红树林观测站,参与70.8海洋媒体实验室主办的少年蓝色先锋培养计划,同时与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合作开展了国内较早的科研机构艺术驻地项目。驻地期间,青年艺术家们参与科研工作,学习珊瑚保育的知识、理解生物育种的原理、跟随调查船经历狂风暴雨。与此同时,艺术家们也与科学家们互相启发,共同创制了一批海洋生态艺术作品。
此外,中央美院师生还在东山岛开展海洋生物主题公交车设计。中央美院师生通过实地走访体验东山全岛的公交车,收集并分类现有的公交车外观、尺寸、线路等信息,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公交车外观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造。逐步把每一辆公交车变成一种海洋生物。龙虾号、鲍鱼号、珊瑚号、小管号等公交车穿行在东山岛各处,旨在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让公交车成为宣传东山岛海洋文化的流动广告牌。从而丰富游客乘坐公共交通的体验,吸引游客选择更为环保的出行方式。
与国际上各种名目繁多的艺术双年展、公共艺术节、大地艺术节相比,东山山海艺术节的独特之处有三:一是它聚焦生态文明,实质上是国内首个全县域规模的生态艺术节;二是它的教育属性,尤其是侧重科普与美育的深度融合。三是它与生产生活业态的深度融合,艺术作品的植入紧密结合科研、工业、交通、航运、水产养殖、旅游、民宿产业等各种业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已然开启,东山山海艺术节的正是在这样历史时刻应运而生,也将为艺术与设计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