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五社联动”—新时期社会风险防范化解的一剂良药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向深水区不断推进,基层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嬗变和异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各种诉求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调整和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社会风险的聚集和矛盾的集中式爆发。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五社联动”机制的创立,不啻为新时期社会风险防范化解的一剂良药。

“五社联动”如何促进基层矛盾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从“五社联动”的基本概念来看,它就是一个“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创新包容”的过程

“五社联动”的基本概念是:“五社”是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这五种社会力量。通过以上五种力量的“互动”和“共震”,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社区治理专业化、精细化、社会效益最大化。

“五社联动”的前提是人民群众对相关做法的理解、认同、配合乃至参与。“五社联动”的目的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实现社区治理专业化、精细化。“五社联动”的关键在于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分配以及对居民需求的回应与实现。

(二)从“五社联动”开展的起始过程来看,它就是一个“沟通交流、全民参与、舒心顺气”的过程

“五社联动”工作初始过程就明确要求:“做好宣传发动这个开场白”。规章明确规定“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参与是五社联动推进的决定因素。”这样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对心交流,解决了群众诉求表达不顺畅的问题,而且话有地方讲,事事有回应,怒气、怨气就化解于无形。

(三)从“五社联动”开展的内容清单来看,它就是一个“群策群力,为民服务,责任到人”的过程

“五社联动”主题就是为了解决基层群众“急、难、盼、愁”的各种问题,满足不同类型群众的多元需求。

“五项清单”的提出与落实,特别是对五类人员弱势群体的关爱和照顾,有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塑,有利于新的社会道德诚信体系的重建。

(四)从“五社联动”的实施目的来看,它就是一个“解民情、纾民困、惠民生”的过程

五社联动自始至终坚持“项目落地惠民生,群众满意真目的”的理念。通过上门入户找准了民居需求的切入点,就按照清单内容督促项目落地。

这种五社联动模式的开展,有效的弥补了一些社会管理的“盲区”,有效的整合了社会上的各类资源。特别是对五类人员的帮助和照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五)从“五社联动”的目标定位来看,它就是一个“风险防范、矛盾化解、机制创新”的过程

弱势群体、帮扶救助再上新台阶。社会文明程度的标识就是对群体内弱势者进行无私的帮扶救助。五社联动的开展,让不同社会力量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帮扶方式、救助对象,让弱势群体的怨气、悲观情绪一扫而空,获得感、幸福感也随之增强,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舒心顺气”。

民族团结、综合治理达到新水平。民族团结、共同富裕也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五社联动,为民族团结、综合治理注入新内容。让社会风险的阴霾在阳光下消散,让矛盾的根源在公开公正的盾形中化解,让政策和法制建设的篱笆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悄然树立。

多元服务、畅通渠道达到新高度。五社联动既满足居民的多元服务需求,又畅通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沟通渠道,让管理者,化解风险的思路更清晰,提供服务的方式更精准,调解矛盾的手段更高效,民意诉求表达的渠道更通畅。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翻开新篇章。基层社区工作对象参差不齐,复杂多样,“五社”力量四处分散,素质不一,如何把这些分散的,不齐的“力量”统一起来,组织起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引领”就成了五社联动工作的“牛鼻子”。

(作者:向入朝,古丈县司法局四级调研)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