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为匠人立传 为发展立心

——读《匠心的逻辑》

中国文联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罗争玉先生新著 —《匠心的逻辑》,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沉浸式地阅读了这部匠心之作。自从高校教师转岗企业管理工作之后,囿于愈发有限的读书时间,我愈加羡慕“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斯人境界,深知选好书、精读书是能否做到善于学习的关键前提。罗争玉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过大学教师、出版社社长、上市公司总裁。《匠心的逻辑》独具匠心的睿智视角、济世之心和呈现方式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弘道佳著,本人读后受益良多。

▲匠心的逻辑。

“匠心”一词的本义,原本侧重指向艺术或与艺术相关的领域。“匠”指人们的艺术、技艺、技术;“心”指人们的态度。“匠心”常引用为在某方面的创造性构思,表达了一种对成果输出近乎严苛的自尊和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作气质。近年来,社会大力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其本质就是在呼吁各行业要以“匠心为弓弩,技术为箭镞”,止于至善地做好当前工作,干好各自领域的事情,从而有效地提升中国在各产业链各环节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作者从“宇宙中地球的存在是一个接近零概率事件”“地球上存在生命和诞生人更是一个接近零概率事件”“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的中国创世神话,引申出宇宙的匠心。书的上篇,作者通过娴熟文字和匠心选图对玉器、香薰、紫砂、刀剑、文房等一些代表性器物蕴藏的匠心进行了解读,指出“工匠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长久地被限定在社会底层,虽然有着庞大的基数,但他们的名字几乎都被排斥在浩瀚的历史典籍之外。然而,在中国足以自足的世俗空间,物质文明的创造,主要是由匠人完成的”,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优秀匠人和匠心文化,中国曾几度处于世界工匠技术顶峰,器物制造技术备受各国推崇。先辈们的匠心与中华文明相伴相生,不容忘却,为匠人立传,为匠心喝彩,正是作者写作的初心。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上拍摄的鎏金伎乐纹八棱杯。

书的下篇,作者谈到匠心与敬畏、与敬业、与管理、与文明、与哲学等个人和组织息息相关的现实话题。千秋功业,成事在人,然而恰如作者所言,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很多行业、很多企业、很多员工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职业精神(与我们传统的匠人精神相通甚至相同的现代精神)缺失的问题。在不同领域的很多劳动力主体似乎遗忘了先辈们的匠心辉煌,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盛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党政机关、企事业的管理也呈现出复杂的情况,有些员工敬业度下滑,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缺乏工作主动性,与止于至善的匠心要求相去甚远,亟需匠心文化的熏陶。作者呼吁让匠心回归,让人更加本真,更加理性,更加智慧,让各行业越来越多的人在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征程上,牢牢地树立起新时代的匠心。通读《匠心的逻辑》,能深刻感受到作者作为孜孜不倦的文化学者,对匠心器物精准的鉴赏解读功底和乐于分享的格局;作为资深的企事业管理者,作者干练和睿智地如何让管理变得简单而有效进行了解剖式论述,对企业管理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作者以器物文化为主线,让读者领悟到匠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和作者个人的匠心情怀!

(作者:禹华松,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

【据《平安校园》杂志2023年第4期】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