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链是企业的“生命线”,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竹山县税务局依托“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平台,积极利用税收大数据,为企业在原材料购进和匹配市场供需方面牵线搭桥,助推薄弱环节“补链”,优势领域“强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串珠成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力量”。目前,已向本地40家企业提供全国活跃供应商874家、活跃采购商2351家,促成9户企业实现供需匹配的有效购销,涉及金额6206.37万元。
部门联动,构建税收共治机制。由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政府牵头成立“运用税收大数据助企供需‘补链强链’”工作专班,构建税务、发改、科经、市监、农业、林业、金融、招商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助企供需“补链强链”联席会议机制,通过明确职责分工、考核指标、交换共享信息并开展工作会商,稳妥有序推进工作,合力化解矛盾风险。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统筹关联上下游企业供应链信息,精准分析掌握本土供需“内循环”,积极推进跨地区市场交流“外合作”。充分利用依托税务部门职能特点,加大涉税数据分析研判,拓展纳税信用评价等级、金融信用等级的成果运用,为“补链强链”企业提供充裕资金支持与帮助。5月至8月通过“银税互动”累计帮助10余户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贷款2036.4万元。
高效沟通,摸清企业供销需求。积极拓展数据采集渠道,主动问需,精准对接企业供销需求。线上依托“竹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征纳互动平台及税企交流群等“非接触式”渠道,“点对点”沟通,实现供销数据“云上采集”,已收集17户企业39条问需信息。线下与“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活动有机结合,组织税务干部到企业开展“问需于企”调研活动,全面征集企业需求,为需求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因“企”而异精准发力,推出“网格员”跟踪服务举措,打通企业产销链上的“最后一公里”,已实地走访36户企业,收集50余条问需信息。定制“一图了解明白卡”,帮助目标企业及时了解助企供需“补链强链”创新项目具体措施和信息反馈渠道,引导纳税人积极反馈“补链强链”服务需求。
数据赋能,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建立基于纳税信用、开票情况、资产总额、实收资本、存货、销售额等设定条件的目标筛选数据模型,智能筛选出1846户潜在服务对象。充分运用增值税发票数据等税收大数据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的优势,依托“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平台,开展多维“二次筛选”分析,制作可多方匹配的企业名单和供销对接台账,精准定位潜在供需目标,实现企业间精准匹配、高效对接,联合促成上下游企业实现有效购销,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生产成本。
开展工作以来,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为很多企业精准匹配了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其中,仅为湖北星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就精准匹配了70余家下游采购商,已与3家企业签订了供应合同,实现成交额5722.51万元。这种积极开展税务“店小二”的暖心服务,建立健全了以“大数据+服务”为基础的新型服务机制,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方案,成为搭建企业对外销售“金桥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薛羽 朱晓茜,国家税务总局竹山县税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