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贺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并将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与打造人大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品牌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彰显人大制度优势,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贡献了贺州人大智慧和力量。
出台实施方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落地落实
2022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下文称《决定》)颁布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党组会议、主任会议进行学习贯彻,并组织全市人大系统通过“人大讲堂”、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宣讲《决定》68场,参加人数7500多人次,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2022年11月,在全区率先出台《贺州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方案》(下文称《实施方案》),明确全市人大机关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作为打造人大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品牌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对县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县乡人大落实责任,围绕实施方案深化人大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贺州品牌的内涵,确保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监督工作,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贺州市发挥旅游业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重要作用的情况报告》,督促政府完善《贺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扶持政策及奖励办法》,出台《贺州市激励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奖励措施实施办法》。2022年落实全市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奖励资金1800万元,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741万元。目前,全市共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65个,辐射带动就业人员4000多人,带动农民发展特色农副产品每年可增收1000多万元。关注民族聚居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督促政府部门加强基层法制建设,提升法治力量薄弱的民族聚居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服务问题,2022年八步区在广西率先设立民族法治事务调解站(室)48个,并实现贺州市212个民族集中聚居区法律服务机构全覆盖。
深化省际合作,推动跨区域民族地区公路“互联互通”
针对民族地区边界县乡公路联通建设问题,深化与广东清远市、湖南永州市人大民族工作的跨区域合作。2022年,围绕“完善交通路网建设”主题,联合开展跨区域边界乡村交通建设摸底调研活动并召开座谈会进行研究探讨,督促政府交通部门制定三市跨区域民族地区县乡公路连通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推动27条跨区域民族地区县乡公路建设,以解决桂粤湘边界约5万名群众出行问题。2022年以来,分别与广东清远市、湖南永州市及连山、江华、江永等县人大常委会召开推进民族地区交通建设座谈会、协调会共18场356人次,促成政府投资1812万元完工7条省际边界乡村公路实现“互联互通”。2022年6月,又与广东省肇庆市、韶关市和湖南省永州市人大常委会签订省际人大区域合作交流协议,重点推进永州经贺州至韶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破解粤北地区和桂东地区交通瓶颈问题上发挥人大作用,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永州经贺州至韶关高速公路已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综合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挥代表作用,推动民族地区突出问题有效解决
组织人大代表认真学习《决定》和贯彻决定的《实施方案》,增强代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为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在贺州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推进瑶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关于推动落实各项政策向土瑶村倾斜、关于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散居点加大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倾斜力度、关于支持富川瑶族自治县建设瑶医药集散中心等涉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代表建议共16条,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并有效解决。充分发挥全市15个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围绕“桂湘省际人大代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等主题,深入开展合作共建活动,推动省际人大区域合作交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以来,桂粤湘三省(区)三市相邻县(区)共联合开展代表专题调研视察30次,代表参加人数达480人次,收集到群众意见110多条,提出有关省际区域问题代表建议21件,为桂粤湘三省(区)毗邻群众协调解决各种民生问题51件,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贺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罗政 黎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