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国际中文教育的有效拓展

——以电视剧《人世间》的海外传播为例

【摘要】国产电视剧“出海”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契机和途径。成功“出海”的电视剧《人世间》以生活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形象的变迁、以人物塑造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历史真实引发了跨文化的共情。将这些优秀影视资源融入国际中文教育,可以有效利用其中既能激发共情共鸣,又能反映时代变迁和国家形象的素材,实现国际中文教育途径和范围的有效拓展。

【关键词】《人世间》 国际中文教育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16.01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电视剧在海外播出并受到广泛欢迎,各类型题材百花齐放,电视剧“出海”呈现出一片红火态势,已经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视连续剧《人世间》由李路导演执导,改编自作家梁晓声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自2022年1月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后,《人世间》便创下了央视一套近5年的收视新高,这部剧也受到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喜爱,播出该剧的网络平台爱奇艺发布的春节档电视剧报告显示,观看该剧的30岁以下年轻用户占到46.8%。[1]电视剧的热播,又进一步带动了原著购买热,小说《人世间》多次蝉联各类小说畅销榜的榜首。在当今电子阅读、短视频快餐式阅读盛行的大环境下,这是非常值得瞩目的。

《人世间》《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被年轻人热追,极具启发意义和引导作用。作为“年代剧”,《人世间》的视野、跨度和容量广阔,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诗意“长卷”,是海外观众了解中国发展、认识中国形象的生动范本。影视与文学承载着塑造价值观的功能,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可以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资源。以《人世间》为代表的国产电视剧“出海”,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开辟了新的渠道,而充分利用好这些优秀影视剧及小说文本资源,可以实现国际中文教育途径和范围的有效拓展。

用生活细节生动展现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现出的整体面貌,包括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特征,“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2]公众对国家形象的认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个体对一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受到个体所处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家形象也与意识形态、价值观认同、利益驱使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国作为发展迅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与西方迥异的背景下,如何塑造国家形象,如何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国家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一扇窗口,是塑造和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在针对海外留学生的语言文化课程讲授中,我们要善于捕捉并提炼反映民众生活细节、充满烟火味的影视片段,寻绎并还原当下中国最真实、立体的形象。细节看似是整体微不足道的部分,存在与否似乎不会干扰整体的建构,但却是影响整体效果和审美接受的关键。导演李路说,《人世间》不是靠强情节推动的,也不是靠热点话题吸引眼球的,而是靠生活的点滴来打动人心。[3]而成功的细节组图,恰恰最能生动、逼真地还原和再现中国形象。

《人世间》细致描摹了“光字片”,展现了一个充满时代质感的东北平民街区方方面面、热气腾腾的生活细节。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光字片”的老街旧道、大众浴室、木材厂;生活在这片区域里一排排的普通住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街坊关系……如此细致筑就的年代环境,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可信可靠的背景。电视剧的主人公们便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下,开始了他们的人生历程。

电视剧以百姓吃穿用度等生活细节的变化,生动展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物质总体较为匮乏,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电视剧通过细致呈现主人公的饮食习惯和特点,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例如,电视剧主人公秉昆和母亲两个人吃饭时桌上只有贴饼子和酸菜,餐桌上偶尔出现的肉和豆腐等都需凭票购买。此外,电视剧还生动呈现了木质收音机、年货、布票、粮本、军绿色棉大衣等诸多充满时代感的物件,这些物件本质上也已不再是单纯的拍摄道具,而成为了承载一定历史内涵的意象与符号。从这些细节的呈现中,观众直观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物质的匮乏、人们生活的艰辛,以及时代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作品的艺术魅力由此产生。

当观众伴随着电视剧里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尤其是逐步迈入新时代后,人们不再委身于狭小的棚屋,搬进了现代化住宅区楼房;人们脱去打着补丁的棉袄,穿上了各种款式的服饰;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赡,人们不再稀罕大鱼大肉,而是开始追求健康饮食。这一系列丰富细节的呈现及其前后的强烈对比,向观众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也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形象的变迁。这些细节的呈现可以成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和立体展现中国形象的有益素材,让外国留学生通过电视剧细节的具象呈现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而真正读懂中国。

以生动的语言文字为人民抒情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4]中华文化要想走出去,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那便是中国语言的教育,语言是文化的承载和重要传播工具,离开了语言,文化是走不远的。季羡林先生说过:“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5]因此,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言教学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突出,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人世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可以挑选和截取其中书写社会、表达情感的片段和章节,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语言学习材料。作家梁晓声对汉语言文字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对《人世间》的书写可谓字斟句酌,文中一字一句饱含情感,尽显汉字文化的魅力。例如,文中提及周家老父时写到:“四年一晃过去,周志刚更老了。”“晃”字虽属民间口头语,却能传达出光阴似箭以及人在时间长河中面对宿命的无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6]《人世间》中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表达,便是为人民抒情的文本典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善于运用相关故事形式,辅助字句和篇章的阐释,定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展现汉语言的魅力,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人物塑造守望道德人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7]《人世间》里的“光字片”,这片低洼土地上搭建起的一片片泥墙草顶的临时之家,虽破败老旧,却是作家梁晓声眼里充满伦理温情的共乐世界。梁晓声给“光字片”的街道命名为光仁、光义、光礼、光智、光信,连起来就是儒家核心思想理念——仁义礼智信。

剧中的人物塑造更是展现出高尚的人性光辉与道德之美。作为家长的周志刚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常年在西南支援“大三线”建设,工作十分艰苦他却始终激情豪迈,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崇高形象,值得历史和时代敬重和纪念。在家中,他是严父、更是慈父,他深明大义、通情达理,养育的三个子女虽然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却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长子周秉义为官克己奉公、廉政执法,展现了有担当、有操守、不忘初心的国家领导干部形象。女儿周蓉是新时代独立自主、敢于拼搏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小儿子周秉昆是周家核心的伦理担当,他看似“没有出息”却为整个家庭付出最多,守在父母膝下尽孝并最终赢得了父亲的认可;父母去世后,步入中年的周秉昆把对父母之“孝”转为对兄长之“悌”,维护并坚守了大哥的为官原则;他对爱人、子女和朋友也践行着仁义之道。《人世间》里不同身份、职业、年龄的各色人等都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虽然生活际遇不同,但他们的善举和操守却生动彰显并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文化要有效向国际传播,得靠我们国家、我们国人的形象,国人形象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8]《人世间》里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生动而鲜活,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展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真实、可爱、可亲、可敬的模样。

让历史真实引发群体共情

曾有人问电视剧《人世间》导演李路,这部剧最想展现的是什么?李路回答说,是“情”,是那个年代所拥有的人情冷暖,友情、爱情和亲情,永远是每个时代都最闪光的东西。[9]《人世间》开拍一个月后,迪士尼公司买走了该剧非中国地区的播映权,这是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契机和途径。谈及《人世间》的海外播映时,李路导演强调,要从国际视野、国际表述角度把握拍摄这一关,而所谓的国际视野就是剧的品质要是一流的,讲述的故事平实而真实可信,具有生活质感。[10]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艺术“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艺术家的使命就在于“把描绘变成真实”。[1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几年热播并成功“出海”的国产剧,大多抓住了人们普遍的情感需求。《人世间》所展现的便是半个世纪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剧烈变化,包括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国企改革等重大历史进程和社会事件。“作家在书写个体命运沉浮的同时,也在书写整个时代的变迁”,[12]《人世间》从时间上跨越了“文革”到21世纪的50多年;在地域上覆盖了东北、贵州山区、北京、广州、美国、法国等。正史往往只记载大事件,但《人世间》“通过人物关系描绘各阶层之间的亲疏冷暖,从民间角度反映中国近五十年来的发展图景”[13],它不忘历史进程中卑微、促狭的一面,书写并拼凑出城市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片段,以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及人与人之间的纠缠瓜葛,勾勒出一幅幅错落有致的世间百姓群像图。《人世间》是一部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能够引发群体情感共鸣并展现中国形象发展变迁的史诗。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面向海外的一扇窗口,需要匠心独运地讲好中国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人的故事。梁晓声说,“民间的中国感受如何,是佐证中国发展进步的首要方面”。[14]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人世间》着墨最多的写作点,这些直击小人物生存温饱问题的故事也是作品最触动人心之处。只要有足够的学科眼界和知识积累,能有效节录并利用剧中最能引发共情的语言文本和视频进行阐释,那么,许多国际中文教育中所谓的跨文化偏见和冲突,便能在故事的讲述中被化解和理解。

结语

以《人世间》为代表的国产电视剧中不乏温情满满又能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故事。国际中文教育要善于发现并挖掘这些故事,实现教学途径和范围的拓展,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更应借助国产电视剧“出海”的契机,把这些故事尽可能多地讲给世界人民听,让他们从这些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中,感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注释

[1]《电视剧〈人世间〉:人民史诗的艺术书写》,2022年2月27日,https://m.gmw.cn/baijia/2022-02/27/35547762.html。

[2]管文虎:《国家形象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3页。

[3][9]《独家对话〈人世间〉导演李路:“人情冷暖,永远是时代里最闪光的东西”》,2022年2月25日,https://m.gmw.cn/baijia/2022-02/25/1302820741.html。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26日,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110/t20111026_125877.html。

[5]季羡林:《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读书文摘》,2018年第7期。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6页。

[7]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21年12月14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1-12/14/content_5660780.htm。

[8]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10]《迪士尼买走〈人世间〉播映权 导演李路:让中国故事被海外观众看到》,2022年3月7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649117280493562&wfr=spider&for=pc。

[11]《巴尔扎克论文学》,王秋荣编,程代熙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43页。

[12]刘小波:《个体叙事、时代描摹与精神探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

[13]梁晓声:《关于小说〈人世间〉的补白——自述》,《小说评论》,2019年第5期。

[14]梁晓声:《文学是为了让人类的心灵向善向美》,《中国纪检监察》,2019年第9期。

责 编/包 钰

The Effective Extens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Global Context

—Tak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TV Series "A Lifelong Journey" as an Example

Li Li

Abstract: "Going abroad" of Chinese TV series provide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and approach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 to promote and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have confidence in Chinese culture. Going abroad of the TV series A Lifelong Journey vividly refle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national image with real life details, present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s with the TV characters, and triggers inter-cultural empathy with historical truth. Incorporating the excellent film and TV resources into Glob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materials that can not only stimulate empathy, but also reflect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the national image of China, to extend the approaches and scopes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globally.

Keywords: the TV Series A Lifelong Journey,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global context, cultural confidence

[责任编辑:包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