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成就及展望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中国针对全球经济衰退和经济全球化逆流而提出的对策。十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联互通”工程有了巨大进展,发展中国家进入全球市场的基础设施有了长足进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许多国家工业园的建设,加快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增强了这些国家的实力,创造出附加值更高的产业与收入更高的就业机会。十年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帮助参与国家改善经济发展条件,摆脱发展困境,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繁荣的世界作出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世界经济  互联互通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意愿减弱,“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在这些国家政治舞台上崛起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互联互通的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推进,“中巴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等国际经济走廊应运而生。畅通的经济循环带来健康、持续的发展,这些经济走廊有助于促进中国与南亚、中亚的互联互通,更能通过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把北非、海湾国家等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经济共振的“朋友圈”,更好实现全方位联动和多元化共赢。

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亮丽的互联互通工程就是“中欧班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贸易线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动脉。截至2022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5万列、运输货物超600万标箱、货值3000亿美元,已开通运行82条线路,联通欧洲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基本形成对亚欧地区全覆盖的交通物流网络,有效打通了跨国贸易的堵点,激活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已经成为建设亚欧大陆桥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周围国家的经济形成了巨大的辐射效应。

2022年开通的“中老铁路”,也使老挝这个过去陷在其他国家的包围之中、没有通往世界市场的国家可以通过中国走向世界。中老铁路通车一年,已经累计发送旅客1600多万人次,增进了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贸易与旅游。中老铁路开通第五个月,货运量达到110万吨,比第一个月增长了5.5倍。实践证明,中老铁路的开通极大程度推动了沿线经济发展。中老铁路开通以来,累计招聘当地员工3500多人,在物流、商贸、旅游等领域间接创造就业10余万个。这大大推动了老挝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运输效率和水平,为亚洲地区合作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

2023年8月,中国援助印尼建设的第一条海外高铁“雅万高铁”开通运营。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的项目,是中印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也是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深化互利共赢合作的典范。雅万高铁通车后,将成为印尼和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可以预计,随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铁路建设不断推进,铁路沿线的居民会大大受益于这种基础设施,许多人会因此而改变他们的生活。而越来越多的国家也会紧随其后,加入“一带一路”铁路建设的大军。

“一带一路”的港口设备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已经开通了定期的集装箱船运输线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的经济特区已经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三期工程已经完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哈里发港二期集装箱码头已开放;等等。

除此之外,能源合作的通道也取得了不菲成绩。中缅油气管道修通后,通过该管道运往中国云南提炼的原油已经突破4000万吨。中俄天然气管道通气,且送气量逐年增长。中俄蒙正在商谈建立第二条中俄天然气管道,俄罗斯的天然气将通过蒙古输往中国。增加对华天然气出口,俄罗斯可以部分对冲欧洲因乌克兰危机对俄制裁造成的损失。而中国增加从俄进口天然气,也可大大增加天然气进口的多样化,减少对中亚管道的依赖,有利于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发展。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业园建设与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个亮点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产业园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建成了几十个合作产业园区。

仅2017年一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增的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就达19个,涉及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赞比亚、俄罗等东南亚、非洲及东欧国家,新增入园企业2330家,比2016年底增加2倍多。这些产业园为当地经济创造出很大活力,成为这些东道国税收的重要来源,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几百上千万,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更好地参与世界市场、打造更加健康的全球产业链起到了重要作用。

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东道国的工业化进程,这既符合东道国的发展利益,也可满足中国企业分散投资风险、降低成本、扩大海外市场的需求。在海外共建产业园,要考虑周到,精心布局,才能让产业园顺利发展。一般来讲,起码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首先,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需要。在园区的选址与布局上,要充分考虑东道国政体、政党、政治稳定性和地缘政治关系,认真了解东道国的劳动力资源、环保要求、土地供给、资本流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尽可能降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金融、营商等风险。同时,国家的有关机构会做好统筹协调和规划布局,按照战略对接、规划对接、平台对接、项目对接的思路,参考东道国的园区和周边地区的自身条件和各类要素市场信息,从顶层设计角度设计好跨国产业园区合作开发的框架。

第二,要考虑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建设集群式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海外产业链体系。中国有丰富的产业园建设经验,中国不同城市建立的产业园也各有特长。中国在海外建设产业园,也充分考虑了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选择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行业切入。因为许多东道国没有中国那么大的市场,因此产业园建设要从整个地区出发,使产业园区的发展能够充分依托东道国和周边国家各类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优势,并顺利服务于东道国和周边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第三,在海外建设产业园,也需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双边和多边投资保护机制,降低海外合作园区投资运营国际化风险。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伴随的,是有关金融机构的建立,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还有各种开发基金等。当海外产业园建设能得到国际金融开发机构和各种商业银行的融资时,投资主体才可以实现多元化。而随着产业园完善股权投资链,更多的民营企业依托海外合作园区建设可以更好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海外建设的产业园已经成为亮丽的中国投资名片。这些产业园生产出口的商品延长了中国的产业链,使中国企业得以分解投资风险,在国际地缘政治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可以规避某些贸易壁垒,保证自身收益。对东道国来说,这些产业园大大提升了它们的工业化水平,增加了政府税收,创造出许多当地的就业机会,而产业园的出口创汇也增加了东道国的外汇储备。海外产业园建设使“一带一路”成为明显的“双赢游戏”。

拓宽“一带一路”合作领域的尝试

“一带一路”倡议本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的倡议,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中国与东道国都发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可以成为中国与这些国家加强其他领域合作的框架。于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签订了更多的合作协议,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拓展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

比如,截至2017年9月底,中国地震局与“一带一路”沿线的41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合作关系,签署了22份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以加强在地震、防灾、应急救援和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合作。中国帮助东南亚许多国家建立了地震监测台和数据中心,也建立了一些海啸监测中心,培训大量技术人员,既为当地提供了预测地震灾难的技术设备,也为中国打造监测全球地壳变动和地震灾难的网络提供了更要支持。

“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许多都是能源供给合作,而无论石油还是天然气的管道建设都离不开对地壳变化的监测。中国地震局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为这些能源管道经过的地区提供地质安全评估服务。中国还为遭受地震灾难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了各种地震救援行动,包括现场搜救幸存民众,为受灾民众提供紧急医疗服务,提供灾后心理咨询服务,等等。这些行动获得了受援国与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据统计,全球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多处于欧亚地震带上,海上丝路国家既有处于欧亚地震带上的,也有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这些地区历史上地震灾难就频发且严重,未来这些地震带仍处于活跃期,中国与这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行地震预测及防灾减灾的合作,既造福于这些国家的民众,也为顺利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卫生防疫也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领域。2020年6月,在基本控制住疫情的大规模传播后,中国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成功举办了以“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以“加强抗疫合作,促进经济复苏”为主题的“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等一系列多边合作会议,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抗击疫情,共建“健康丝绸之路”。

疫情暴发后,中国向津巴布韦、柬埔寨等众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疫苗援助。中国疫苗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的第一批疫苗,在国际社会取得良好声誉,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了中国动力。此外,中国与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开展新冠疫苗联合研发和合作生产,支持相关企业同外方合作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以扩大当地产能的方式助力全球抗疫。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在疫情期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稳定国际贸易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丝路电商”建设,诸多互联网公司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扩展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服务,在泰国、马来西亚等重要市场兴建物流中心。2020年,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的网购人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3~4倍,成为保障疫情影响下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

疫情防控带动了“云经济”“非接触经济”等数字服务需求。面对这一新趋势,中国有优势,世界有需求。中国正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一道,开展“数字丝绸之路”的共同建设,使物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和服务惠及更多普通民众。“数字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不仅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经验分享,也能更好地挖掘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动力,助力全球经济增长。

共建“一带一路”帮助一些国家摆脱经济发展困境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这些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是促进世界经济回升的重要工具,也是帮助许多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工具,它使许多参与国摆脱了不断遭受金融危机折磨、经济发展始终找不到出路的困境。

当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时,主要面向亚欧大陆和非洲,拉美本来没在视野中。但是,当拉美国家的一些重要领导人找到中国,询问如何才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时,我们意识到,共建“一带一路”应该是个包容性的方案,不能把这些想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后来,当我们组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拉美、非洲、大洋洲的国家都派了代表参加,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新时代国际投资与贸易合作的平台,远远超出了当年的设计。应该说,拉美国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方过去对拉美的证券投资很多,但也造成了拉美周期性的金融危机,拉美国家深受欧美国家大量外部资本流入流出的困扰。许多拉美国家是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它们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当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时,美元汇率暴涨,而拉美国家借的美元债务使它们在80年代中期陷入了金融危机。美欧的金融机构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迫拉美国家贱卖国家资产以还债,紧缩国家财政以挤出利润还债,使得拉美国家陷入了债务攀升、经济增长受困的陷阱。

中国的直接投资与拉美国家接受的来自欧美的“游资”性质完全不同。拉美国家可以感受到中国在拉美投资的真诚。中国直接投资对拉美经济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在许多拉美国家,地标性的建筑物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在拉美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帮助它们改善了经济发展的条件,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直接投资,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以实际行动应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挑战

虽然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某种程度上也为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仍然把“一带一路”倡议看成冷战后它们面临的最严重的地缘政治挑战。

拜登政府提出了所谓“建设更美好世界”的倡议,企图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并想以此拉拢欧洲国家共同与中国竞争。但欧盟也有自己的想法,它提出了全球联通欧洲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西方国家提出这些计划,无疑是想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但无论从政府财政能力的角度看,还是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看,西方国家的海外基础设施投资都很难达到中国的水平。

因此,西方国家开始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打“舆论战”。它们编造“债务陷阱”论,诋毁“一带一路”合作对各国发展的贡献。实际上,西方国家才是给发展中国家制造债务陷阱的始作俑者。有学者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债务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用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债务只占这些国家总债务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他的债务都是以前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或世界银行等发达国家引领的国际发展机构给它们的贷款。中国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对促进经济增长有利的项目,可以产生出巨大的“外溢效应”。有些西方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在非洲与拉美的“一带一路”项目投资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还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对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方国家还不断申明,企业对外投资要提高发展质量,暗指“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是质量不高的项目。西方国家是制造群体心理学的高手,它们就是想利用发展中国家民众中的潜意识,认为它们发达国家的产品都是高质量的产品,而中国的产品是品质不高的产品。以此来制造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不信任。然而,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兴建的基础设施工程都成为当地地标性的建筑,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活与发展环境。

当然,中国企业也需戒骄戒躁,继续保持奋斗精神,保持“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高质量建设水平,戳穿西方设定的各种陷阱。我们要明白,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不会是一片坦途。比如,美国一直把西半球当作自己的后院,不许别的国家染指。它控制拉美国家有许多方法,金融操纵我们已经看过,但政治操纵更是家常便饭:包括组织军事政变和煽动“街头革命”。中国必须与“一带一路”上的拉美国家进一步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奠定强大的民意基础,挫败任何想破坏中国与拉美合作的企图。

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其进展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证明,各国都有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世界的愿望,都想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将这些理想变成现实。

【本文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周素丽/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