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新时代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遵循,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准确理解把握,使之成为引领新时代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关键词:政绩观  党员干部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政绩观的主题主线,是新时代政绩观的核心和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体现了强烈的宗旨意识、真挚的为民情怀,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题主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要求领导干部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以人民为中心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政绩观是否正确的标尺。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发展回应人民诉求,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发展为了人民”是发展的目的论,这是由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所决定的,要求发展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发展依靠人民”是发展的动力论,明确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要求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建设,而不是“干部干、群众看”,要把“你我他”变成“我们”,形成发展治理共同体。“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发展的成效论,决定了最终分配,要求发展具有成效,能够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胸怀格局、坦荡无私、拼搏奉献、虚怀若谷的政治觉悟、宗旨意识和精神境界,是共产党员大公无私党性在政绩观上的表现。它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功成必定有我”是共产党员初心使命在政绩观上的表现,是一种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事业心,是领导干部在弱项中补短板、在发展中求卓越,在真刀真枪中壮筋骨的精气神、奋斗姿态,而不是搞盲目举债、“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在形式上巧取名目实质上则是谋取私利私心。“功成必定有我”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要有奋斗有我、实干有我、担当有我的责任担当。

“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是共产党员党性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时代政绩观的党性结构。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成就“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伟业,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完成“功成不必在我”的铺路奠基、传棒接力崇高使命。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先有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事业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事业观

共产党是为“彻底的革命、普遍的人的解放”[1]而生,要“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2],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3]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所以权力要用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而不能用来谋取虚荣、虚功和虚名。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了扭曲,“以GDP论英雄”,产生了GDP崇拜,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这种政绩观不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也深深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感情,背离了发展为了人民的宗旨目标。

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4]新时代的正确政绩观要把权力、政绩和事业回归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员干部要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清醒认识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每位党员干部的崇高事业。所以,涵养“权为民所赋”的权力观、“群众利益第一位”的利益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事业观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和条件。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处理好“潜绩”和“显绩”、原则性和灵活性、团结和斗争、局部和全局、短期和长期、守正和创新等六大关系

第一,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推动党的事业行稳致远。领导干部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第二,要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善于把方针政策的原则性和对策举措的灵活性结合起来。领导干部要在政治上树牢“天线”,在工作中坚守“底线”,在生活上远离“红线”。领导干部还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把握时、度、效。领导干部既要知进退,也要刚柔并济。

第三,要把握好团结和斗争的关系。既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又能够在斗争中求团结、在团结中不忘斗争意识。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既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吸纳不同意见建议,也要与错误的权力观和利益观作斗争,关键时刻敢于亮剑。

第四,要把握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既要坚持因地制宜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又要有大局意识,克服本位主义、部门主义。既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也要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及上级政策的同时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实情世情。

第五,要把握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既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敢于快刀斩乱麻雷厉风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要立足长远、立足大局,看清长期趋势,把握经济规律,建立长效机制,追求长期效果,坚决防止寅吃卯粮、涸泽而渔、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既要避免把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也要防止对亟需解决的问题推诿扯皮,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第六,要把握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踔厉奋发、开拓创新,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稳步提升。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面对日益增强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需要,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要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面对国际经济和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经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判经济形势要立足大局,看清长期趋势,把握经济规律,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要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

抓落实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

落实工作要胸怀大局。要心怀“国之大者”,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面对复杂局面和矛盾时,要分清大是大非问题和重大原则问题。要涵养“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气度,善于把本地区或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决策部署要谋篇布局。“善谋则善为,善作则善成”,领导干部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变成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蓝图,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贯彻执行。要明确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抓住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加强政策配套,加强协同攻坚,加强督察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领导干部要把握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抓牛鼻子,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

临危受命要敢应变局。抓落实,一把手是关键,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把分管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领导干部在落实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时,要敢于打头阵、当尖兵、做表率,肩负起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

不断完善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5]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风向标”和“指挥棒”。“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党的自我革命的一种手段,也是激励干部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严格把好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真正让实干有为者上得公平公正,让碌碌无为者下得心服口服,让原地踏步者实时警醒加压。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各级党组织要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对紧要关头当“逃兵”的要就地免职。考核干部要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既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又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既在小事上察德辨才,更在大事上看德识才。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艰苦奋斗是领导干部奋发有为的精神食粮。正确的政绩观是与“四风”水火不容的。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从短期政绩出发盲目造景偏向,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官僚主义搞唯我独尊,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屁股烂账;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则以权谋私、不思进取、追逐名利、贪图享受,这些都与正确政绩观背道而驰。要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进行坚决斗争,聚焦突出问题,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抓出习惯,抓出长效。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领导干部要加强自我修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树立正确政绩观客观要求领导干部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三个过硬”:必须做到责任过硬,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必须做到能力过硬,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做到作风过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领导干部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充分发挥好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倡导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活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装在心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以身作则正官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要始终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心怀“国之大者”,强化大局观念,树牢全局意识,自觉把党中央精神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抓工作、促落实。要带头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矛盾,着力抓好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主要矛盾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逐条逐项推进落实。要带头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政绩的主要内容,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补齐短板,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带头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把大抓落实作为主要政绩,坚持人民至上,以实际行动践行正确政绩观。

本文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释

[1][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2页、第10页、第413页。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76页。

[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5页。

责编:冯一帆/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