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舟山普陀:创新“海上枫桥经验”化解矛盾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作为海洋大区,海上重大纠纷占全区重大矛盾纠纷总量一半以上。从2017年至2023年7月全区海上矛盾纠纷数据分析,纠纷主要集中在船舶碰撞、劳资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网具纠纷等类型。因海上矛盾多为跨区域纠纷,且涉案金额较大,普陀区主要依托“区、镇街、村社三级矛调中心+海上网格四级架构”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形成以区调解组织为重点,镇街、村社调解组织为基础,海上网格员为触角,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3+1+N”海上矛盾纠纷全域排查调处网络体系,坚持简易纠纷基层调处、疑难纠纷区级化解,实现行业纠纷行业解、村社纠纷就地解,成功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纠纷化解地”。

一是强化风险感知,形成体系化海上预警工作。在技术层面,归集雷达、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提升海上风险预测预警能力。在研判层面,由区司法局、区法院、区社会治理中心等8个部门形成社会治理数据库,形成以首席调解员、员额法官、援助律师为主的“3+X”会商研判模式,对趋势性问题研判预警,扩大个案调解经验示范参照效应,促成“类案同法”解决。在机制层面,形成三大海上矛盾纠纷预防机制:一是定期排查机制,组织渔业、海事等专业部门力量和海上网格员等基层力量,深入渔区、渔船、渔民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全量掌握海上纠纷隐患;二是提前介入机制,发挥远洋渔船治安员、“海上老娘舅”作用,在事发现场尽早介入制止,预防纠纷升级;三是证据固定机制,通过目击船员自述材料、视频监控、手机影像等材料数字化途径上传,配合海警、海事、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进一步调查取证,明确事实责任。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智能化矛盾线上化解。围绕普陀岛多、航道多、海况复杂等地域特点,聚焦海上纠纷预防预警难、海上取证难、部门协调难等痛点堵点,创新打造“海上枫桥”浙里矛调应用,完善源头管理,推动流程再造,强化制度重塑,为海上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提供数字支撑。该应用自2022年4月上线运行以来,共受理海上矛盾纠纷288起,化解280起,线上化解率97.22%,群众满意率100%,成功入选2022年第5批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好应用,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优秀案例和2022年度省级县乡法治政府最佳实践。积极推进矛调领域数字化改革,大力推广应用“浙江解纷码”“共享法庭”,促进调解成功率、涉案金额、受理案件数等多项工作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实现了矛盾纠纷调处从“只进一扇门”到“只扫一个码”、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的转变。

三是开展定期培训,打造专业化社会力量团队。定期组织全区人民调解员、骨干“东海渔嫂”调解员、“海上老娘舅”和“共享法庭”庭务主任培训班,全面提升专职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培训采取集中授课、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业务实践的探讨与交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2022年来,通过共享法庭组织开展163场调解培训,共有729人次参加,指导基层调解1118次,普法宣传312场,发放《普陀区人民调解案例选编》《人民调解工作条例》200余本。

四是强化机制建设,形成规范化矛调工作标准。普陀区立足法治化开展调解工作全流程,形成市级地方标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工作规范》,矛调经验汇编成《矛盾纠纷三十六策(上)(下)》,编制《区社会治理中心矛调受理服务指南》,理顺海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处理体制。针对重特大疑难和群体纠纷,形成规范性文件《矛盾化解“一件事”工作标准》,针对海损、劳资等8项纠纷明确化解受案范围、联办部门及职责、联办服务项目、办案流程,促进重难点案件诉前调解。(中共舟山市普陀区委政法委平安督考室主任 徐灵灵;舟山市普陀区社会治理中心综合受理科科长 贺吉凤)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