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党建论坛】在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

2022党建论坛

国有企业因党而生、因党而兴。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改革调整中,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把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激励凝聚创新变革的智慧力量,指引国有资产持续做强做优做大。

从战略层面引领改革调整方向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力量,既有天然的经济属性,也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稳妥有序进行。一是把准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组织是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必须在改革调整中举旗引路,占据主导地位,牢牢把握企业发展建设的方向盘。要加强政治建设,引导企业在改革调整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确保不走歪路、不走错路。要主持制定改革调整方案,谋划新的产业布局和业务结构,将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改革调整始终,确保不出现闪失、不发生偏差。二是统筹抓好改革调整重大事项。改革调整中的重大事项事关全局和长远,要坚持大事大抓、重点重抓,紧盯改革调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组建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并开展议事协调,一方面加强对各项改革事项的统筹领导,另一方面注重凝聚各方面力量,在企业系统形成改革调整的合力,概言之,必须确保改革调整各环节、全过程始终处于党组织统筹领导之中。三是妥善处理改革中的风险考验。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党组织要加强对改革调整中风险挑战的研判,针对改革中可能暴露的矛盾、可能面临的瓶颈,及时果断进行调度和处置,在危急时刻要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作用,确保改革调整全程可控、安全平稳。

从治理层面搭建内部管理体系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两个一以贯之”是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的重要指引、也是必由之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必须优先做好企业治理的顶层设计,搭建好治理体系和管理架构。一是构建规范有效的决策体系。在国有企业,出资人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党组织和职代会,具有不同管理权责,在这些治理主体当中,党组织具有独特功能作用。党委(党组)作为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要在企业改革调整中牵头构建规范有效的决策体系,确保建立完善企业治理权力分配与监督的制度框架。二是统筹推进组织机构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依托从上而下贯通有力的组织机构,改革调整的国有企业要以新的组织形态、新的组织功能应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企业总部作为管理的“大脑”和“中枢”,应当具有战略管理职责和能力,党组织要牵头谋划内设机构和人员结构调整,使之具备推行改革措施并确保达到改革目标的能力。三是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管国企,在实践层面依托于企业制度实施管理。党组织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把依法合规经营管理作为基本手段贯穿其中,以制度化方式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做好改革调整不同时期的制度配套和衔接,维护改革期间的利益调整公平公正,确保改革成果为全体职工共享,确保各项改革调整措施能够平稳有序向前推进。

从组织层面打造干部人才队伍

改革能不能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队伍的意愿、能力和行动。国有企业进入改革调整阶段,既面对充满挑战的未知领域,又要随时应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远超于常规的日常管理。党组织要深入贯彻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一是为改革的事业选配改革的干部。要针对改革调整重点任务,集中盘点和遴选敢担当、善作为的改革型干部,在改革启动前,要提前以合理方式把核心团队和骨干人才稳住留住;改革启动后,把政治过硬、敢闯敢试、善谋全局的干部选拔到改革攻坚的岗位上,以“能上能下”或“末位淘汰”调整不愿改革、不能改革甚至妨碍改革的干部,形成一支有斗志、敢担当、有闯劲的干部人才团队。二是着力提升干部改革创新能力。改革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尤其是在新领域新业态,以及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的经营管理能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各级干部面临的迫切“供需矛盾”。如果没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没有比“硬骨头”更硬的牙齿,就无法将改革措施持续有效推进。因此,要聚焦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需要,着力训练提升干部的改革能力,将改革调整思想建设、能力建设的课程纳入年度干部培训计划,针对重点改革事项举办专题培训、案例培训和以干代训。三是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可能触动部分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可能是岗位职级变化、薪酬福利调整,也可能由于人员精简优化后业绩指标变化。党组织要及时做好改革调整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主动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同时改革调整还可能出现种种杂音噪音,党组织要密切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及时修正思想偏差、行为偏差,把全体职工思想统一到改革中来。

从执行层面强化激励狠抓落实

改革调整工作是非常规的工作,既要打“阻击战”、“攻坚战”,又要打“大决战”和“持久战”。党组织要认真分析企业的改革发展目标和干部职工的愿望和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有效强化正向激励,全面激发企业改革内生动力,特别是精准有效激励“关键人物,在关键阶段,取得关键性突破”。一是建立超常规的激励制度。要以建立签订“一协议两责任书”为契机,在年度考核、中长期激励、职级晋升等方面形成务实管用的正向激励体系。针对特殊攻坚任务,要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征召人选,以“特事特办”的方式精准考核,赋予恰当的荣誉或奖励,有效激发干部人才的积极性。二是针对改革事项开展督查督办。坚持敲响鼓用重锤,党委切实发挥“保落实”作用,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制度,加大督办力度和频率,推动重要决策部署和重点改革事项有效贯彻落实,通过督查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有组织、有步骤地将改革任务稳步有序落实到位。三是以有力问责推行改革措施。改革调整措施是否有效推行、推行效果是否依法合规,既要进行思想动员、正向激励等“软性要求”,又要实施监督检查、问责追责等“硬性要求”。党组织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以审计、财会等多种方式对改革进程进行监督,对于推行不力、进展滞后或违规实施改革的,要严肃问责,确保改革调整工作始终按既定决策依法合规进行。当然,有的改革事项带着历史包袱,有的面临客观难题,也有的是处于前沿的探索性工作,问责工作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

从文化层面塑造创新创业精神

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的灵魂,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基础作用。随着企业进入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因此,改革调整的企业在变革有形要素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变革无形要素,优化或重塑企业文化,不仅为改革调整措施凝聚共同的意志,而且为建设迈向新阶段所需要新的企业文化,激发新的内生动力。一是以政治文化引领企业文化。随着企业改革调整,新的组织形态和业务结构,以及管理模式和人事更迭,企业可能面临企业文化的波动和变迁。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要坚持以党的先进文化为底色,以党的优良政治生态,引领和涵养企业正确文化氛围,把企业文化建设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处于改革时期,尤其要以党的自我革新精神构建企业变革自新精神,引导每一名职工自觉把个体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与企业共命运的思想觉悟。二是大力弘扬苦干实干作风。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只有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条充满波折的道路。党组织要引领党员干部担当负责、激流勇进,带头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抓落实,把工作当成是磨炼、困难当成是考验,端正态度实干、扑下身子苦干、提升能力巧干,千方百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锚定改革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三是全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然也是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自主把握前途命运的根本出路。改革调整中的国有企业面对特殊的时与势、艰与险,处于创新发展的风口,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创新求变的紧迫感,全面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要加快形成拥抱创新、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为特色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让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源泉不断涌流,不断激发推动国有企业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作者:北京首创集团党委办公室 肖冠华)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