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8日,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内容建设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本次论坛以“思想耀亮时代 文明引领征途”为主题,旨在强化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守正创新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以下是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陈东在“激扬青春 汇聚民族复兴奋进力量”圆桌对话环节的发言。
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嘉宾,青年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可是要把道理讲到大家心坎上并不容易。在互联网上,要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我们认为要在四个字上下功夫。
第一个字是清。清楚的清。理论上要旗帜鲜明,清清楚楚地宣告我们就是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立场上要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观点上要正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画出最大同心圆。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当作生活习惯,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我现在的案头书就是《习近平著作选读》和《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把理论融会贯通,做到知、信、行统一。这样才能在网络上经得起各种被“追问”,才能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广大网民所掌握,真正起到举旗帜聚民心的作用。
第二个字是亲。亲近的亲。思政课的语言和形式要贴近青年,贴近生活,亲近网民。在互联网上,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你不能高高在上,摆架子;也不能简单地说教,否则就没有点击率。我们要掌握让人破防的方法。根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我国短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68分钟。有理也要说得“亲”,才能有点击率、点赞率、转发率。
第三个字是晴,晴朗的晴。 我们要大力宣扬主旋律、正能量,弘扬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怎么才能做到“晴朗”呢?四个字:调查研究。最好的案例是自己调研出来的。比如我们之前去拜访中国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观察到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地球仪,上面标注着106个绿色的小点点,代表着菌草种植联通的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什么是好的故事?林占熺的菌草故事就是很好的典型。此外还要关注平凡的英雄,比如,去年重庆山火,我们被普通人感动了;今年的“淄博烧烤”“贵州村超”这些正能量也成为互联网的大流量,都是生动的思政课教材。
第四个字是情。感情的情。思政课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时代楷模陈立群说过,“教师对学生是否付出真爱,他们都能感受到”。我们的思政课老师除了要关注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之外,还要特别关注青春之问,要知道青年人的烦恼在哪里。我经常会在网上回答学生提问。记得有一年春节,大年初一还在线上答青年问。我会给学生过生日,通过云端送祝福。我会带领青年追寻总书记的福建足迹,制作成微视频在网上传播。
最后我想说,互联网跟现实生活是统一的、融合的。让我们一起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在互联网上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就一定能激扬青春,汇聚民族复兴的奋进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