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8日,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内容建设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本次论坛以“思想耀亮时代 文明引领征途”为主题,旨在强化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守正创新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以下是北京日报社总编辑、副社长、社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伍义林在“传道明理 创新网上理论融媒体传播”主旨演讲环节的发言。
举办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今年恰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8·19”重要讲话10周年,也是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深入落实的第10个年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在融合发展进程中,北京日报社重视把党报传统优势转化为网络传播优势,始终把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第一任务,积极进军互联网主阵地,破译“厚重理论、轻巧传播”的制胜密码,努力让党报理论宣传正能量转化为网络传播大流量。
积极构建理论大众化传播矩阵
经过两轮顶层设计和多次优化布局,我们构建起“1+2+6+X”的理论全媒体传播矩阵。“1”即《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即《理论周刊》文存系列精品集、《理论清样》,“6”即“理论周刊”微信公众号、“理论周刊”视频号、北京日报客户端“学习”频道、京报网“理论”专题、“京报理论”头条号、“理论周刊”百家号,“X”即重点原创新媒体产品,在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上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有效破解了党的创新理论“传不开、传不远”的难题,翻开了党报理论宣传阐释新篇章。
积极拓展党报特色的“追风口”路径
我们持续创制党报气质的理论音视频产品,于2019年策划推出“理论季评”系列短视频,每季为10集,每集时长约5分钟。既着眼于“大题小做”,对准用户需求,找准重大主题与季评选题的结合点,又着眼于“可听可视”,强化技术赋能,灵活运用多种呈现方式,注重党的创新理论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着力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网络话语,让理论可亲可信、让思想有声有色。
“理论季评”诞生于短视频风口初兴期,一经推出就备受关注点赞,已推出《解码新中国》《解码百年大党》《解码全面小康》《解码党代会》共4季。目前,正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紧锣密鼓地策划制作第5季。
积极迭代“小快灵”传播样态
今年5月全新推出“理论1点点”,瞄准网络阅读碎片化特点,200字篇幅,几十秒时长,每天1推,这是持续探索网上理论传播轻巧化的又一新尝试。每条视频以“大社科”的理论阐释最新研究成果为“源头活水”,精选精编、提亮提鲜,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提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知新论,解渴管用,让党的创新理论“小快灵”地分享给广大网络用户,潜移默化提升理论素养。目前,这款融媒体产品快速迭代,正在形成新知新论系列、精品书摘系列、时政理论系列,成为吸引年轻群体的“掌上日知录”、黏住网络用户的“思想加油站”。
积极提升融合传播能力
经过探索,理论短视频创制已由机动性任务变为常态性工作,可谓北京日报社每年的“1号工程”。社内,形成由社领导策划统筹、理论部牵头、跨部门合作、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激发了新闻生产要素活力;社外,重视跨界合作,建立借助外脑和视频专业制作团队的合作机制,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理论短视频创制也为采编人员提供了锻炼平台,通过在选题创意方面致力于“人无我有”、文案构思方面着力于“人有我新”,反复斟酌打磨,进一步提升了融合传播能力。
积极进行“二次创业”
纸媒时代,我们勇当地方党报理论宣传的排头兵;融媒时代,我们必须以高度的使命自觉,在互联网主阵地“二次创业”。“理论季评”和“理论1点点”,就是代表“二次创业”的重要标志和初步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理论季评”全网播放量已超过3000万,成为我们重点打造的理论融媒体拳头产品;“理论1点点”,平均每条阅读量也超过30万。这两个系列作品闪烁着思想之光,体现着北京日报社传播科学理论、传达主流声音、传递核心价值的执着追求。
当前,媒体融合正在向纵深推进,如何更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网络空间?这是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一道必答题。作为党媒人,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开拓创新,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