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8日,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内容建设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本次论坛以“思想耀亮时代 文明引领征途”为主题,旨在强化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守正创新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以下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李双套在“光耀征程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主旨演讲环节的发言。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双套。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故事。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我们知道,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来源于实践、检验于实践,并将指导于实践,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逻辑。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必须着重讲好其鲜活实践故事。
我们今天在福建开会,近代思想家严复先生就是福建人,严复先生说翻译讲究“信、达、雅”。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故事,需要把党的理论语言转换成网络语言,把学术语言转换成大众语言,也要做到“信、达、雅”。
第一个是信。所谓信就是准确。在网络上,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准确,就要讲全面。讲中国式现代化,既要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要讲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西方现代化一样,中国式现代化重视经济总量的提升,注重经济发展;但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重视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分配,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重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强调环境保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进步,但同时也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只讲经济发展,不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讲经济发展,不讲环境保护,只讲物质文明,不讲精神文明,就是不全面的。在网络上,还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透彻。中国式现代化是正在进行时,这个正在进行时连接着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始终坚持历史的连续性。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就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党的十三大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第三步”进一步细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没有温饱的实现,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的提出,如果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可能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因此,我们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历史连续性中进行认识。
第二个是达。所谓达就是通顺直白。我认为通顺直白包括两个方面。在网络上,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好,语言要通顺直白。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不是写论文,而是要将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转换成“网言网语”。在网上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受众是大众、是网民。如果把讲故事变成了写论文,就会曲高和寡。讲故事也不是简单的转述,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讲清楚其“所以然”。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还要注重层次分明。我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光明网有一个合作,是我们学校科研部具体组织,请我们的年轻老师来宣讲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主题都是和中国式现代化有关的,其中的一大特点就是请我们党校的年轻老师,以青年“同路人”的身份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用生动活泼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拉近青年和现代化理论的距离,从而使青年与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产生共情效应。
第三个是雅。所谓雅就是优雅、美。我认为雅也包括两个方面。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形式要雅。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什么样的形式是美的?我认为,其前提是要适合讲述者风格。比如刚才提到的我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光明网合作的项目。我们的老师,有些人讲得激情澎湃,有些人是温文尔雅、娓娓道来,有些人讲得幽默风趣。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极致,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可以讲得很好。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好,语言要雅。我们需要有意识地使用一些金句、提炼一些关键词,这样可以让内容更容易流传开来,提升宣讲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