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右一)家庭
李国胜(左二)家庭
张宏(左一)家庭
陈静(左一)家庭
飞天圆梦,用爱与奉献书写家国情深;筑路兴国,祖孙三代铁路人风雨同舟初心不改;传承创新,年画世家接力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香润家,积极播撒读书立人的教育理念……近期,全国妇联揭晓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1000户家庭获选。10户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公开发布,这些“最美家庭”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贡献家庭力量,也激励着亿万家庭追求“最美”、追求幸福。
“最美家庭”美在哪?在家庭建设中,他们是如何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文明新风的?近日,笔者访问了部分“最美家庭”,听获评者讲述他们的家风故事。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妈妈,你要给我摘星星回来!”这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上,女儿赵芸熙和航天员王亚平的约定。
为国出征叩苍穹,家国情深著锦章。家,是王亚平遨游太空归来,爱人和女儿深深的拥抱。家,是前行路上,永远相伴她左右的那份爱。家是温暖的港湾,给予她力量与勇气。
两度飞天圆梦、三上“太空讲台”,王亚平先后圆满完成神舟十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中国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王亚平的丈夫赵鹏,曾经是一名空军飞行员。为了做妻子坚实的后盾,赵鹏逐渐减少飞行任务,更多地承担起照顾女儿和家庭的责任,陪伴着妻子成长为优秀的航天员。此外,赵鹏也在自己新的工作岗位上深耕细作,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作为航天员的女儿,赵芸熙每次和妈妈相聚的时刻都短暂而珍贵。尽管如此,她从来不缠着妈妈,总是以妈妈的职业为骄傲和自豪。在神舟十三号183天的飞行中,想妈妈的时候,赵芸熙就看看星空,她知道妈妈肯定也在太空凝望着她,和妈妈视频的时候她总露出灿烂的微笑,和妈妈“汇报”家里的大小事情,让妈妈放心。
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出差”183天后,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王亚平平安抵达北京。
见到女儿那一刻,王亚平轻轻拥抱她并递给她一颗“星星”,兑现了对女儿的承诺。“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王亚平的脸上绽放着笑容。
三代筑路人共铸家国梦
“既然选择了当一名铁路工人,就要能吃苦、敢担当,因为我们担负着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这句叮嘱,在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建公司京唐铁路燕郊站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国胜家传承了三代人。从西南三线建设到铁路大提速再到高铁时代,李国胜一家三代人,为铁路建设事业奉献了各自的青春和汗水。
李国胜的父亲李广田是一名老铁路工人,曾和30万筑路大军一起铺就了成昆铁路。“父亲那一代老铁路人的奋斗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李国胜说,当他从父亲肩上接过沉甸甸的轨枕那一刻起,便始终不忘父亲的嘱托,怀着对铁路建设的一腔热血,投身到施工一线。
李国胜先后参与了北京西站的建设与开通、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铁六局负责的京张铁路张家口车站项目施工建设、京唐铁路等重点工程,见证了铁路建设从人工作业到机械化再到智能化的飞跃。工期紧时,李国胜顾不上吃饭睡觉,一直盯在施工现场,每天工作到凌晨,一遍遍来回地走,一次次反复地查,从现场施工组织到员工的衣食住行,他都筹划得格外精细。
沿着父辈的足迹,李国胜的儿子李琛琛接过了铁路事业的“接力棒”。从小到大,每当出门坐火车的时候,只要想到这条铁路是爷爷或者父亲参与修建开通的,李琛琛内心就难掩激动之情,为爷爷和父亲都是铁路人而感到自豪。尽管他深知铁路建设工作辛苦,大学毕业后还是选择追随爷爷和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铁路工程师。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李琛琛经常向父亲请教,学习项目施工建设、管理协调的经验。
“通过跟父亲的交流,我感受到长辈们付出更多的是汗水和耐心,而我这一辈人更多的是知识和脑力付出。我们都担负着千家万户的安全,能吃苦、敢担当、勇于奉献,我们铁路建设之家的精神传承永远不会改变。”在2023“最美家庭”发布仪式上,李琛琛说。
对于铁路人来说,项目在哪人在哪,牺牲小家的团聚在所难免。由于工程单位长年在外,李国胜父子俩经常连续几个月不能回家,家庭的重担就全部压在李国胜的妻子焦叶肩上。焦叶作为医生一边在单位上班,一边照顾家里。“我非常理解丈夫和儿子的工作性质,虽然聚少离多,但每次看见飞驰而过的列车,我心里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祖孙三代筑路人,共铸兴路家国梦。李国胜一家用心血践行着普普通通铁路人的初心和使命,铁路建设之家的精神传承在家中延续、代代相承。
让杨柳青年画“活”起来
“你也来试试印几枚年画印章,这里有‘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都是用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来设计的,蕴含着美好祝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年画“玉成号画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告诉笔者,将木版年画做成印章,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这是女儿霍宇莹的主意。
凭借着对古老技艺的传承创新,张宏家庭获评2023“最美家庭”。“这份荣誉肯定了我们家对非遗传承的坚持,我们会坚定信念,将年画传承和创新的路走下去。”
张宏的公公霍庆顺是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他尤其注重年画传承,多年来不断发掘整理年画资料。怀着对年画的向往,张宏向霍庆顺拜师学艺。28年来,她痴迷钻研,成长为集“勾、刻、印、绘”技艺于一身的年画艺人。
提到与年画结缘的场景,张宏记忆犹新。“我和霍伟是初中同学,一次偶然的串门让我见到了那么多精致而又细腻的手绘年画,比印刷品还要精美,给了我很大震撼。”就这样,一颗学习年画的种子在张宏的心里悄然发芽。
“可以说,是整个家庭的氛围让我更愿意去钻研年画。”张宏说,“每次进入画坊,公公和家人总是安静地描摹年画,在观察和学习之中,我接触到了更深层次的技艺,来自长辈的肯定也让我更渴望将年画做得更好。”
“传承年画技艺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我不求收益,只为热爱。我公公经常对我说,年画技艺的根基不能忘,是家人的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张宏说,“如今,传统年画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喜爱,这说明我们一家一直以来的坚持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愿意走出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年画,去喜欢年画。”
张宏深知,非遗传承不仅要延续传统工艺,更要融合现代技术推陈出新,才能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杨柳青木版年画。她尝试着将年画与吊钱结合起来制成年画吊钱、把年画从纸上画到团扇上,为单纯的观赏性增加了实用性,让年画的形式不断丰富。她与设计师合作“世象新语”杨柳青年画周历签,与手机厂商合作用年画设计卡通形象,制作印章、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为年轻人带来更深层次的非遗文化体验。为了传播年画,张宏进行了一次次创新尝试。
女儿霍宇莹深受家庭熏陶,不仅以年轻人的视角给予张宏很多启发,也主动加入到年画传承的行列中。在高中毕业时,霍宇莹亲手制作了许多年画作品赠送师友;大学时期,她又将仕女图与时尚元素大胆结合,把年画绘制成卡通形象,印在帆布包、短袖上,在校园内限量发放。
在创作虎年贺岁图时,张宏在女儿建议下设计了一幅寓意着财源滚滚的“如虎添亿”,年画中的老虎形象颇受年轻人好评。
“无论我未来从事什么行业,在工作之余,我一定会坚持讲好年画故事,弘扬好传统文化。”霍宇莹说。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陪伴方式”
琳琅满目的立体书柜,精致小巧的移动书架,在“全国最美家庭”获评者之一陈静的家里,一家四口都有着专属的阅读空间,随手可取、随处可读的布置散发出浓厚的阅读氛围。
晚上7时,陈静接通了笔者的电话。“晚饭后是属于我们一家的阅读时间。大女儿最近在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小女儿在读《十万个为什么》。”陈静说。陈静家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她所从事的是文化传播工作,“饭后阅读是我们家4个人共同的习惯。”
阅读是陈静从小养成的爱好。“小时候,我家里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但家里的书架上总是摆满了各类书籍。我闲来无事就会取下一本诗集阅读,阅读的习惯就是那时候形成的。”陈静说。
如今,陈静将读书的爱好带到家庭的建设中。“阅读能够让孩子们在家里见识到外面的大千世界,认识这个丰富又立体的世界。”陈静说。
陈静的孩子们总说,在家里,早上叫醒她们的不是啁哳的闹钟,而是莫扎特的钢琴曲;晚上伴她们入眠的不是无言的星星,而是爸爸的睡前故事阅读;课余时间陪伴她们的不是手机游戏,而是妈妈的儿歌和古诗朗诵。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陪伴方式。”陈静家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周一次家庭阅读会,每月一次图书馆家庭日,每年一份家庭心愿书单。
“妈妈,小王子生活的星球和我们的地球是一样的吗?”在一次家庭分享会上,阅读过《小王子》的小女儿贺歆雅向陈静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会耐心引导孩子思考书里描绘的世界与我们生活的星球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感悟心得,通过交流分享引导孩子们去更深层次地阅读。”陈静说,除此之外,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绘本、两两组队进行阅读比拼也是两个女儿很喜欢的游戏形式,一家人总能够让一本书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我们一家人每个月无论多忙,都会约定每月甚至每周去书店或图书馆。”陈静说,家庭把去书店或者图书馆作为家庭日,在那里各自挑选、畅读心仪的书籍,“大家都可以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此外,每年初制定家庭心愿书单,是陈静全家迎接新年的一项重要仪式,在她看来,这既是对前一年努力工作学习的奖励,也是对新一年继续奋进的激励。
陈静家庭不仅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之家,还把读书育人的理念传递给更多家庭:周末时,陈静会召集小区的家庭相聚一起分享绘本故事,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推荐交换绘本书籍,亲子共读的场面温馨和谐;月初时,常有家庭教育公益沙龙在陈静的工作室举行,开展阅读分享和精选推荐。
对于本次获评“全国最美家庭”,陈静认为,这是对自己家庭阅读氛围建设的肯定,“我们希望能够将多读书、读好书的家庭理念传播出去,将阅读的满足感分享给更多家庭。”
(本文照片为资料图片)
原标题:
传承家庭美德 厚植家国情怀 弘扬文明新风
听“最美家庭”讲述家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