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政策解读 > 正文

促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6.7万亿元,同比增长6.8%,有明显加力的表现;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为1.23万亿元,同比增长9.6%;教育支出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4.1%;卫生健康支出为0.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具备突出重点促进结构优化的鲜明特点。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的功能作用在于服务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政策在进入新时代后的当前阶段,理应以自身的加力提效,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我们已耳熟能详。所谓“积极”,是指政府带着“扩张性政策”特征的总量调节使经济升温而具有积极姿态,但如果对其作更为全面的诠释和理解,有必要加上政府致力“优化结构”以提升经济运行综合绩效水平的丰富含义。财政分配在间接调控体系中,不仅具有配合货币政策作总量调节的使命和功能,还具有比较独特、无可替代的优化结构的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宏观治理视角上,多次强调“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正是基于全面情况对经济调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导。

“加力”直观地对应于积极财政政策以适当增加总量扩张力度扩大内需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提效”则更为综合地指向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增后劲等综合绩效目标。在党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指导下,今年我国的财政政策体现在“加力提效”上的标志性安排,首先,年度预算把赤字率从上一年的2.8%左右提为3%,鲜明地表现了政府为扩大内需而将财政政策扩张力度适当加码的态度与基本的工作方向。同时,在连年实施减税降费的基础上,又将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轻税费负担约1.2万亿元,这同样是重要的扩张性政策安排。其次,更多地将财力支出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方式,安排在支持就业、改善民生、乡村振兴、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领域,以及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研发创新等方面,清晰地指向通过促进通盘结构优化而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综合绩效的政策目标。

将总量视角的适度扩张与结构视角的倾斜支持相结合,还体现在今年全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安排上。转移支付总规模达到10.06万亿元,增长3.6%,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事项等专项转移支付后,则增长7.9%。这种自上而下转移支付的财力支持,对于有针对性地落实基层“三保”和调控地区差距,优化区域结构,助力共同富裕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总量扩张扩大内需与优化结构提升综合绩效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发挥了财政“工具箱”中一件利器的作用,即作为加力提效重要措施的地方专项债的筹资与支出安排。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过程中,地方公债机制也已经在立法进步轨道上实行阳光化运行,其中除按一般原则对应于地方建设事项需要、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公共收支预算的一般性地方债之外,还有地方专项债,纳入地方基金预算来管理其还本付息。地方专项债以其特殊的强针对性和长达30年发行期限的包容性,在扩大内需背景下,更为有力、有效地聚焦地方贯彻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增长点、支撑点项目的筹资融资投资。可通过一批在地方辖区内举足轻重的项目建设,促进结构优化与绩效提高。

按照今年的全面财政预算安排,将在前面若干年加大地方专项债规模的基础上,安排今年新增地方债3.65万亿元,并且还使用了5029亿元结存限额空间,实际发行的新增地方专项债将超过4万亿元。从今年一季度看,全国发行新增地方专项债13568亿元,主要支持市政和产业园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硬件”项目和保障性安居住房等重点领域的各地区域性重大项目建设,体现了“超前谋划、靠前投资发力”和“稳基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作用。未来,可以期待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将为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全局的功能。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