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背景】党的创新理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理论,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直接关系着党的创新理论能否直抵基层一线,能否在干部群众心里落地生根。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在学懂弄通做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方法,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基层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打造了“理响为民”基层理论宣讲品牌。为深入总结廊坊市“理响为民”宣讲品牌的特色做法,2023年2月24日—26日,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文联、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到河北省廊坊市开展课题调研,详细了解廊坊市理论宣传的先进经验,形成有实践价值的调研成果,为基层理论宣传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如何提高理论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使理论宣传入耳入脑入心,实现使人真懂真信真用的“武装”目标,打通基层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是新时代亟须解决的问题。河北省廊坊市为解决这一问题,积极探索“理响为民”基层理论宣讲的新路径,“理”代表着党的创新理论,“响”代表着这些思想和理论在百姓中所引起的共鸣,“为民”则代表着这些思想和理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是为了人民服务的。“理响为民”宣讲品牌不仅探索了社会治理的新范式,而且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宣传+”力量,找到了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新路径。
探索了社会治理的新范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廊坊市委宣传部以“理响为民”宣讲活动为抓手,将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化繁为简、化远为近、化大为小,从体系严谨、思想深奥、观点鲜明的新思想中选取与廊坊市实际最紧密的理论点展开,善于运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当地的工作案例解读政策、分析理论,切实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效率,以理论宣传为抓手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理论宣传要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结合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和历史性成就,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传普及,把党的创新理论具象化为群众的自觉性行动,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廊坊市“理响为民”基层理论宣讲活动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宣讲,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宣讲模式,构筑起领导带头、专家示范、四级联动、全员参与的立体化宣讲格局,以平实、朴实、切实的基调把理论讲到群众心里,在讲中做、在做中讲,大幅提升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助力基层矛盾的有效化解。岳鹏老班长工作室以调处矛盾和化解纠纷为突破口,为全市退役军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宣传党的政策。据廊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熊厚介绍,廊坊市的理论宣传具有“准、优、新、服”四个特点,准确定位宣传对象、聚焦宣传主题、找准百姓诉求,培养一批优秀的宣传队伍,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以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来增强群众的信服力、行动力。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于推进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廊坊市委宣传部将理论宣传与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群众生活、党风廉政建设、社区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相结合,既突出党的创新理论的凝聚力,又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到了实处,让老百姓得到了理论宣传的实惠。大厂县夏垫镇以“公益律师”工作室、“夏垫说法”工作室、“关松发”工作室、“门秀娟”工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活动站”等为载体,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难题的同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许正中认为,廊坊市“理响为民”工作模式探索了社会治理的新范式,“共治理、共商共议共评、共享治理成果”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形成“我想参加、我要参加”的良好氛围,提供了社会治理的新工具,既实现了宣传的聚合力,又为社会宏观调控提供了新方法。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越来越多,这对基层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才能做到居民有需求、基层有回应。廊坊市以理论宣传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为基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探索了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一是使社会治理更加民主化和公共化。“理响为民”推动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以及共商、共享、共议、共决的共治,将人民作为主人和主体,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二是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和法治化。通过宣传党的理论,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道德素质和公民意识,并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三是使社会治理更加时代化和高效化,通过VR展馆、学习强国APP等方式宣传社会治理的方针政策,有利于为党的宣传和社会治理工作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为社会赋能“宣传+”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经典著作研究阐释,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大众生活的形式多样的理论宣传作品,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理论宣传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思想动力。廊坊市委宣传部坚持为民导向和实践导向,强化阵地意识,坚守主责主业,打造了“理响为民”宣传品牌,将理论宣传融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虚功实做促和谐、激活传统文化魅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以“宣传+”为各行各业赋能,凸显了理论宣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
虚功实做促和谐。宣传思想工作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往往被认为是务虚的,但是廊坊市的理论宣传却做到了虚功实做,实现了内容与形式、抽象与具象、宣传与服务的有机融合,把理论宣传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廊坊市广阳区馨境界社区将宣传工作融入到社区文明创建、社区经济发展、社区治理之中,开创了社区工作的新局面;廊坊市广阳区万庄镇高家营村将宣传工作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志愿服务和党风廉政建设之中,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治理有效、乡风文明、村民和谐的新村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员庞井君指出,廊坊市的理论宣传工作实现了五个“融入”,一是融入历史发展洪流之中,二是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三是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四是融入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之中,五是融入传统文化的“双创”之中。
激活传统文化魅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理响为民”基层理论宣讲活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走出了一条理论宣讲的新道路。“理响为民”宣讲活动不仅宣讲党的理论,还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群众对于党的理论的理解,扩大了党的影响力,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一方面,在宣传内容中,“理响为民”宣讲活动融入了中国精神。共青团廊坊市委开展了“学习中国梦、弘扬中华精神”主题宣讲活动,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梦和中华精神,使其更好地将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另一方面,在宣传形式中,“理响为民”宣讲活动结合了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将理论宣讲和书法、绘画、曲艺等传统文艺形式相结合,不仅使党的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也增强了群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基层理论宣传只有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通过阐释党的大政方针、解读利民惠民政策,让百姓对生活有盼头、对未来有信心,才能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廊坊市委教育工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青团廊坊市委、市妇女联合会、市总工会、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廊坊日报社、廊坊法治宣教中心、廊坊市委讲师团等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为“理响为民”宣传品牌探索新的路径,发挥理论宣传凝聚人心、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廊坊市委讲师团在疫情期间开设了云课堂,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线上心理辅导,以朴实的语言为群众化解长期居家带来的心理焦虑,缓解了群众的心理压力,增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在理论宣讲过程中,把业务工作全面纳入党的领导,力促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破解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使党建与业务有机结合、高度融合,推动理论宣传和地方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理响为民”基层宣讲活动已经成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打通了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目标,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讲什么、为谁讲、怎么讲,这是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近年来,廊坊市委宣传部围绕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不断强化理论宣传阵地意识,充分发挥“理响为民”宣传活动的综合效应,使其既能在党的理论宣传中绽放光彩,又能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迸发力量,真正把“精神营养”传输到“毛细血管”,让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变成每个群众的自觉行动。
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理论宣传要精心筛选内容,把“大道理”与“大白话”融为一体,把“上情”和“下情”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要吃透“上情”,即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精神;把握“下情”,即充分熟悉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和中心工作,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讲老百姓能听懂的话,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渗透力,确保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受教育。据廊坊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慧聪介绍,廊坊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学习领会党的会议精神,学深、悟透、弄懂党的创新理论,然后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看得明白的语言,在讲什么上精打细磨。廊坊日报社依托“学习强国”廊坊学习平台推出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党史、强信念、践初心”等栏目,为全市的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断走向深入。
明确理论宣传的对象。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论宣传工作首先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廊坊市“理响为民”突出了理论宣传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理论宣传就是要解决群众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关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实际问题。
廊坊市委宣传部把理论宣讲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结合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现实需求推动理论宣讲工作通俗化、大众化、常态化,让老百姓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调研中发现,廊坊市委宣传部在宣传为民方面做得深、做得细、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宣传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夏垫镇组织的说事解题活动累计接受法律咨询114次、化解涉法涉诉案件3件、开展各类心理咨询18次、心理健康讲座5次;馨境界社区有效处理了烧烤店烟气污染、设置电动车充电棚、流浪狗安置等问题200余个。
创新理论宣讲的方式。基层理论宣讲的目的是将理论传播下去,将事理讲述清楚,需要将庞大的思想体系有效分解、逐步推介给群众,需要将抽象的理论以具体化的形态展现给群众,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廊坊市委宣传部结合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在怎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上狠下功夫,方式上突出“大讲堂+微宣讲”“线上+线下”双驱并进,内容上坚持“理论+文艺”“理论+故事”“理论+服务”“理论+沉浸式体验”等多方式组合,培育出 “红提包”“红马甲”“大喇叭”等基层宣讲品牌,打造了廊坊法治宣教中心、初心馆以及“学习强国”廊坊学习平台等线下线上融合宣讲阵地,将理论宣讲融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共青团廊坊市委在理论宣传中加入榜样宣讲,通过青年典型讲述个人奋斗故事或榜样群像展示,用小切口阐述大道理,让宣讲“共情”,有青年来讲,讲给青年听,用青年化的节奏,讲到青年的心坎上。多样化的宣讲方式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不仅能够听懂理论,还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理论的力量。
“理响为民”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带来的三点启示
廊坊市主动延展宣讲链条,将宣讲与服务结合,持续深化“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机制,促进干部在“群众说事”中宣讲理论、群众在“干部解题”中接受教育,把理论说给群众听,把实事做给群众看,以群众“微心愿”实现的满意度提升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接受度,以全过程为民服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过程武装基层干部群众,真正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指出,“理响为民”真正做到把人民放在心里,解民忧、谋发展,不仅是简简单单地把理论说给群众听,而是做给群众看,做到了讲做合一,把党的创新理论生动地运用在基层一线。其一系列创新成果和积极探索,给我们带来了三点启示。
第一,心中有民,基层理论宣传才能入脑入心。廊坊市的“理响为民”理论宣讲活动以为民为基点,根据不同受众以小切口讲述大道理,用精准简练的语言阐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针对妇女、儿童、青年、农民等不同群体,有的放矢开展宣讲。针对妇女群体,开展“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巾帼大学习 今天我来读”“红色微宣讲”等专栏;针对儿童群体,举办“少年儿童心向党”庆“六一”系列主题活动、“童心向党传家风、幸福成长筑未来”家庭才艺展示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针对青年群体,推动“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红领巾爱学习、团团课堂、青联思享汇、“学习二十大·新时代廊坊青年说”联学联讲等;针对农民群体,组建宣讲小分队,把课堂延伸至社区广场、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企业车间等。
第二,用情用力,基层理论宣传才能凝心聚力。理论宣传要把理论语言转化为群众能听得懂的白话、土话,少讲冗长、繁琐、闲扯的官话套话,多讲群众熟悉的话、想听的话、听得进去的话,才能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热情,有力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理响为民”理论宣讲活动通过聚焦“心为民想、理为民响、效为民享”,逐步构筑起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专家“系统讲”、基层一线“微宣讲”的多层级、全方位、立体化的宣讲格局,化解基层干部群众“听不到、听不懂”的矛盾,以通俗化、大众化的亲民口吻,“面对面”开展理论宣讲工作,把“讲道理”变成“讲故事”,把“故事”讲到群众心里,让基层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让理论宣讲更有力量、更有情味。
第三,创新方式,基层理论宣传才能充满活力。在基层理论宣传中,“填鸭式、漫灌式”的方式不受群众欢迎,这样的理论宣传工作是劳而无用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把不准群众的脉搏,无法赢得群众的真情信赖。廊坊市委宣传部把理论宣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形式丰富多样,注重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理响为民”将党的理论宣讲融入到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中,开展了读书小组、专题诵读等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活动,组织学习体验、主题教育、文艺展演、知识竞赛等群众性活动,举办“漫漫党史 声声不息”影视作品配音大赛,开展了红色主题“剧本杀”,让百姓沉浸式体会伟大建党精神。同时,“理响为民”还不断拓展线上渠道,依托“学习强国”廊坊学习平台、廊坊大讲堂等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持续广泛开展线上宣讲活动。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专家:
严昭柱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
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员
许正中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执笔:陈阳波 周艳 钟超,分别系人民论坛网总编辑,人民论坛网地方频道主编,人民论坛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