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县聘村用——破解乡村人才振兴难题的有效尝试

从当前乡村发展的现状来看,人才短缺是当前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山西省阳泉市通过采用县聘村用的方式,由县(区)委组织部和人社局与通过选聘考核的到村工作大学生签订聘用合同,然后到乡村工作,实现了所有行政村“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这一举措是破解乡村人才振兴难题的有效尝试。

解决了当前乡村自身无力用才留才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府投资乡村的力度加大以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有利因素的推动,村集体经济也在逐渐壮大,但是当前全国仍有近一半的村庄收入不足10万元,这些收入难以支撑村庄的日常运转费用,还需要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村集体作为基层组织,应该是乡村各类人才的聘用主体和使用主体,但是由于缺乏足够可支配的经济能力,村集体自身无力选聘相应人才为其村庄提供服务。

阳泉市通过县聘村用的方式,将到村工作大学生纳入到地方财政支付范围,解决了村集体自身无力聘用相关人才的困境。到村工作大学生作为乡村集体经济的“助推员”,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探索乡村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的新业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即便到村工作大学生服务期满离开村庄,村庄也有能力聘用所需人才,使得村庄发展走向了良性运行。目前,阳泉市一些到村工作大学生开始为村庄谋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以及引入网络直播和电商等新业态,未来这些村庄的集体经济能够在这些新业态培育下逐渐壮大起来,从而实现村庄的自我发展。

通过在“干中学”培养干部

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其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地方干部长期围绕城市发展这一核心开展工作,对于乡村的理解往往较为片面,对于乡村的特殊性理解不够深刻和准确,在制定相关政策规定时难以考虑到乡村的特点,从而导致很多政策要求和工作方法应用到乡村后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此外,近年来我国对于“三农”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奖励型政策与限制型政策,但地方干部对于“三农”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往往是经验主义,容易出现偏差,即使是直接面向乡村工作的乡镇干部对“三农”政策的把握也是非常有限的。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培养一批能够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知农爱农型干部是非常重要的。阳泉市的县聘村用,采用当下事业单位和乡镇闲置的事业编制来招募年轻的大学生到村庄服务,并采取了“乡镇领导结对帮、站所骨干带业务、农村书记教实践、驻村干部传经验”的“4对1”帮带模式来对大学生进行陪伴式和在场式培养,再通过长达五年的到村工作实践磨练,短期来看可以解决当前乡村两级治理人才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等结构性问题,长期来看,也为地方政府培养了一大批后备干部。

需要更多的政策创新来破解乡村人才留不下的瓶颈

近年来,各地政府采取了多种不同政策措施来吸引青年到乡村助推乡村发展,但随着人才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乡村集体经济所能提供的待遇难以和市场竞争时,这些人才大概率会离开乡村。乡村成为人才培育的空间,却难以成为人才发展的空间。很多大学生选择到村工作也只是其迈向公务员的桥梁或者跳板,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到村工作大学生在被问及为什么要报考这个岗位时表示因为“没有考上公务员,这个岗位有事业编”“这个岗位现在政府更重视,比普通事业编有更多机会”。由此可见,目前乡村仍然从系统上缺乏对人才长期留下工作的吸引力,发展空间有限、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乡村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等都制约了人才留下。

另外,一些乡村也无法为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平台,人才到了乡村更多时候承担的是事务性工作,琐碎任务虽然重要,但和青年人才的职业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让青年人才产生长期留在乡村发展的动力,乡村也就成了人才的中转站。阳泉市的县聘村用的方式已经实现了让人才下乡的目标,也通过各种措施正在实现人才培育的目标,但是如何在人才长期留乡上能够有更多政策上的创新仍然值得期待。乡村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战场,要实现乡村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人才是关键。如何才能实现“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仍然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