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 谱写阳泉发展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阳泉市以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引领扎扎实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打造出一支待得住、干得好、能带富的乡村治理骨干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谱写阳泉发展新篇章。

坚持落实到位:管理好、培养好、使用好

阳泉市坚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在结合本市实际的基础上完成招录任务,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聚焦“管用育留”精准发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后半篇文章写好做实。

首先,阳泉市坚持统筹管理原则,把“管理好”落在实处。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重要文件,在选聘任用、职责任务、日常管理、教育培养、待遇保障等方面说清楚、做到位,不断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到村工作大学生迅速适应新环境、掌握新技能。城区实施基层党建“大学生项目”,要求到村工作大学生结合各村特点和现实需要,参照基层党建项目清单,领办基层党建项目、制定本村项目计划书和实施方案,使其在问题中学习、在干事中思考,由此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由虚向实、以小带大。

其次,阳泉市坚持加强教育培训,把“培养好”落在实处。一是上好“理论课”。一方面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对其进行初任培训,另一方面将其纳入市、县(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领头雁”培训计划,明确要求每人每年参加县级以上组织的集中培训不少于12天或90个学时。二是上好“经验课”,重在通过建立工作交流制度、完善结对帮带制度、健全谈心谈话制度等促进到村工作大学生健康成长。

再次,阳泉市坚持明确责任保障,把“使用好”落在实处。一是注重实践历练,在开展党建领航、政策宣讲、为民服务、“百户问计”和风采展示等系列活动中规范大学生职责,促进其尽快融入基层。针对大学生“到村缺人气、干事缺底气”难题,盂县别出心裁搭建“一年融入、三年胜任、五年提升”三级成长阶梯,推动其从做好村级基础事务的“村情通”逐步成为全面参与村中心工作的“领头雁”以及择优参与县乡重点任务的“多面手”。二是做好服务保障,明确强调乡村两级做好大学生食宿保障,并且落实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的要求。

确保后继有人:到村工作大学生培养见行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干部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到村工作大学生在为群众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锻炼中增长工作本领,能力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

乡村一线是青年人才了解国情、深入社会的最好课堂。只有把从书本上得来的基础知识和鲜活生动的乡村基层土壤相结合,才能生长出更加具体的实践力量。在阳泉市的统筹规划下,到村工作大学生从一开始便接触到基层一线,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沟通、了解乡村工作的内在机理,在此过程中对基本国情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各项政策有了具体的把握、对于“三农”问题有了切身的体会,有主动的学习、有自身的思考、有情感的联结。这些对于刚刚走出校园踏入基层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社会课堂和十分宝贵的无形财富。

乡村工作是青年人才增长才干、发挥作用的最好平台。只有奋战在基层一线,才能发现理论与现实的张力,让“学生气”的激情与“乡土气”的实干相结合,培养青年干事创业的工作能力。乡村是高校学生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到村工作大学生在乡土中将自己的所思所学应用于实践,实实在在改变一村一户乡亲的生活,这种充实感、满足感、成就感是不能在书本上得到的,只有双脚踏在田间地头的泥土里才能得到。

乡村建设是青年人才汲取能量、快速成长的最好机会。“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要想成为一名对农业有贡献、为农民所需要、进农村能融入的到村工作大学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要求到村工作大学生既要有过硬的能力,也要有奉献的激情。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单元,乡村工作不实地走访不行、不联系群众不行、不事无巨细不行,每一项都是对到村工作大学生未来成长的一次历练。在阳泉的实践中,到村工作大学生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在工作中积蓄能量、在田野中学习知识、在群众中收获感动,把乡村作为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为他们一生的成长打下基础。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