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用心聚人才,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求贤若渴抛出“人才新政”,使人才“储蓄罐”不断充实。但要真正激活人才活力,必须打好人才“引育管用”组合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熔铸人才培养之魂。人才工作的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只有为各类人才提供成长的平台,才能让人才“如鱼得水”。要牢固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将重点项目发展规划与人才培育计划精准对接,统筹科技、产业、人才等项目资金一体化布局,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育才作用,厚植人才成长沃土。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形成人才共育长效机制,以定向培养、联合办学等方式,以“项目+人才”“基地+人才”模式“以企育才、以才促产”,推动关键领域创新、产才成果转化。

夯实人才培养之基。人才是发展的引擎,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让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围绕产业干,才能让人才队伍“有的放矢”。要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关心关爱,引导新农人、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大学生等投身乡村振兴“练兵场”,让他们在基层治理、农业生产、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领域接受淬炼、提升能力。要充分借助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通过线下课堂、云上课堂、流动课堂等方式,让青年人才实现“回炉再造”,通过一线实践的锻炼,实现学以致用,从而让更多的“民间高手”脱颖而出,让乡土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增强乡村人才振兴内生动力。

把准人才培养之脉。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是助推人才成长成才、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要注重“量体裁衣”,为各类人才精心定制“独家成长方案”,运用“精准浇灌”模式助力其获得长效发展,并使广大人才能够与基层发展需求相契合。还要为其多补“精神之钙”、多浇“育心之水”,使其获得思想和心灵滋养,并能够在基层“生根发芽”,在为民服务中脱颖而出,助力基层事业“春色满园”。统筹财政、住建等部门,协调解决人才安居就医、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诉求,全面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真正以事业引才、用心聚才、环境留才。(王文娟)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