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在“内”与“外”的深度交融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历程表明,这既是一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现代化求索之路,又是一条在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交互中不断对外开放的新型现代化之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体现了高超的辩证艺术和辩证智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不仅要系统地把握自立自强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还要积极建构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在“中”与“西”、“内”与“外”的辩证张力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自立自强 对外开放 辩证智慧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及其引领的人类文明形态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就是这其中的一组重要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必须在“内”与“外”的深度交融中妥善推进。

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自立自强的现代化道路

通常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深受中国人民欢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自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便开启了探索现代化的新征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关键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史和实践经验表明,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关键所在。易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一条自立自强的现代化求索之路。

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既是内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基因,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基本经验

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价值取向与宝贵智慧。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一直都是镌刻在中华民族精神深处的宝贵财富。除了耳熟能详的“君子以自强不息”外,还有“独立而不改”(老子)、“君子求诸己”(孔子)、“自立自重”(陆九渊)和“不求于己而求于人者,未有能自立者也”(康有为)等反映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提法,这些经典表述无不确证了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一直秉持着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传统。这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

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和实践智慧的总结。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扛起了改变落后挨打面貌的时代重任。党的一大通过的决议中,中国共产党人就声明政治斗争和其他斗争必须“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将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是主要依靠国内力量还是仰仗国外援助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周恩来同志给出的答案是“以国内力量为主,即自力更生为主”。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案。聚焦于社会建设和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依靠自身的力量“站起来”并应对来自各方的风险挑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重要表现,也是改革开放得以成功的重要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强调中华民族的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也是我们能够创造彪炳史册伟大奇迹的“内因”。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这一基本原则

我们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依附道路虽然走得通,也可能短期内能走得顺,但这种受制于人的道路势必难以走得远。中国式现代化自始至终都未将中国发展的可能性拱手让人,并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发展的机遇需要自己来把握、中国发展的空间需要自己来创造。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汇聚的磅礴之力是保证这一现代化求索方案得以顺利展开的关键。

我们始终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确证了“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这一简单却又极其深刻的道理。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开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走。中国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参与者和生力军,享有中国式现代化的绝对主导权。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人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得失也完全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评判,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亦由中国人民共享。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作主、自己处理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拓展

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也按下了世界历史的快进键。工业革命所开启的现代化进程要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普遍的物质交换,“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成为这一时代的标配。原本割裂的区域或孤立的存在就此打破了隔阂而互相关联起来,“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万物互联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正如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所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为亚洲和世界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

正是在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对世界历史的透彻把握中,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可以说,对外开放不断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它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要求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与世界交互作用的产物。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已然表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当下的世界发展格局已呈现出一种整体性的发展态势,任何人、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脱离这一整体之外而孤立存在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进程需要与世界历史发展路向保持一致。中国式现代化有力地推动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历史中的诸多“合力”也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能够顺利开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代表人类前进方向的文明模式,它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在与世界的深度交互中始终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积极探寻着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和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对外开放中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对外开放是同向而行的,对外开放助力着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改革开放,我们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我们坚持的对外开放并不是放任自流式的全面放开,也不是口头式的虚假开放,而是有步骤、有原则的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规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方向,人民民主专政则是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和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是当仁不让的对外开放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为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引。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对外开放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与世界接轨,必须走“国际化”路线,方能充分利用好国际上的各种有利资源和有效方法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典范。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也只会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还要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中统筹协调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并塑造了“陆海内外联动”和“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我们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霸权式、殖民式的现代化,中国的对外开放也不是对外扩张。我们始终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切实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了,我们向世界人民庄严承诺,我们绝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邪路,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都是积极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必然举措,我们提出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等倡议,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得以稳步推进并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智慧: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协同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性运用。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确立了解决时代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方法,蕴含着历史的认识方法与实践方式相统一的方法论,并展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如何审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如何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如何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推动世界发展等,都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并给出了极具辩证智慧的解答。尤其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审视实践中的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答方案,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在认识层面,我们必须系统地把握自立自强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自立自强和对外开放绝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必须真正做到统筹兼顾。自立自强是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自立自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自立自强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闭门造车不但无法吸收和借鉴他国现代化建设的优秀经验,还会造成闭目塞听而无法正确审视自身的位置,这样的现代化终究是与时代脱轨的发展模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自立自强就必须要以包容的胸怀和世界的眼光来深度融入世界历史潮流,在这一过程中苦练“内功”,发展自我、壮大自身。

对外开放也是在自立自强基础上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仅是简单地打开国门、互通商贸和交流互鉴,而是一种深度的交流和公平的对话。在现有的国际分工和发展态势之下,没有哪一个经济实力全面处于劣势的国家和民族能够在全球交往中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落后就要挨打”是人类交往过程中诸多现实经验的总结。只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会有与之对应的话语权。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我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格局。与此同时,我们对外开放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总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既要“聚焦于内”——立足自身发展,也要“放眼于外”——深度融入世界。

在实践层面,我们必须积极建构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是自立自强和对外开放协同推进的现代化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建构二者协同发力的基本格局,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随着一系列现代化举措的推行,我国经济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坚守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做到质和量的有机统一。高质量发展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创新发展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以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的对外开放格局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深化改革中解决发展的难题。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国际大循环,加强国际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以此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效率和水平。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着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方案,在“中”与“西”、“内”与“外”的辩证张力中积极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着的辩证智慧和辩证方案,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2]《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第1版。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

[5]《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6]《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10]《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2版。

[11]付文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辩证法蕴涵》,《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第92—101页。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13]刘同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境界》,《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第5—26+205页。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责编:冯一帆/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