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构建“5+2+N”课后服务模型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淮安市淮城勺湖中心小学坚持“为家长分忧、促学生发展”服务理念,扎实推进“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丰富服务课程,构建“5+2+N”课后服务模型,逐步建立“挖掘资源,丰富课程;多措并举,选配师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多元评价”运行机制。

挖掘资源,精准构建“课后服务”课程

为了更好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学校认真调研、反复推敲,立足校情师情生情,发放意见征询单,整体规划科学创新类、劳动实践类、体育艺术类三类课程,还基于学校获得的全国诗教工作先进学校、省体育特色学校、市少年儿童趣味体育特色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资质资源,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发和规划了古诗文赏析、趣味田径、团管乐、陶笛等特色课程,既满足课后服务需求,又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学校还重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利用毗邻周恩来故居的区位优势,开展“童怀松”德育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校史室、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了解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多措并举,精心打造“课后服务”团队

学校在加大软硬件投入的同时,立足本校教师、课程选择和选择性课程,建立起以本校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资源库,推动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落实青蓝工程,通过师傅的传、帮、带作用让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课后服务”的骨干力量。学校通过国培计划,遴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中青年教师参加“素质提升”专项培训,通过与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为教师搭建成长舞台,对教师进行菜单式培训,逐步建立起“五育”融合的“一专多能型”课后服务师资库,为学校课后服务的专业化提供了人才支撑。勺湖中心小学还借力社会力量,积极整合家长、社会与离退休教职工人力资源,借助校站合作平台,外聘专家定期到校为学生授课,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完善制度,精细规范“课后服务”管理

学校加强“课后服务”过程性管理,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课后服务”管理制度,明确服务人员职责,强化活动场所清洁卫生、消杀和安全检查,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保证“课后服务”规范、安全、有序的进行。学校对“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实行“全过程”管理,构建了学校、班级、学生、家庭、社会五维一体管理网络,校内管理人员每日进行巡查并通过管理平台及时通报巡查结果。聘请家长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的管理,定期举办学生及家长座谈会,倾听学生及家长心声,了解学校“课后服务”开展实况,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反馈的问题及时纠正。学校还落实人文关怀,对于一些按时接孩子放学有困难的家长,学校为他们提供弹性托管服务,实现了家校衔接不断档。

科学评价,精致推动“课后服务”水平

学校把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放在核心位置,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从方案制定、过程管理、活动影响、成果展示等方面对“课后服务”进行全方位多维评价。还搭建平台通过举办趣味体育运动会、悦读会、迎新年才艺展示、“童怀松”管乐团迎新年汇报会等形式展示“课后服务”成果。通过社团走出校园,进社区、进工厂、进敬老院等扩大“课后服务”效果的影响力。不断创新评价形式,落实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及社会评价的过程性管理,进一步发挥“课后服务”评价的激励作用,丰富“课后服务”评价工作的内涵。还特别注重服务经费的管理,制定了详细的服务经费收发规则,确保经费使用科学、规范、精准。

勺湖中心小学不断优化“课后服务”管理方式,积极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以“童怀松”社团建设助力学校特色发展为目标,推动“课后服务”和特色项目建设深度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淮安市淮城勺湖中心小学 李锦明 成林)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