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踏青赏花,青山绿水相伴,寻味诗意乡村。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好时节,美丽乡村成为人们春日休闲的好去处。乡村旅游业是乡村特色产业的代表,党员干部要挑大梁、当先锋,让乡村旅游“更红火”。
扮靓“颜值”,绘好“山水画”。靓丽的村容村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党员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推进者,应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领和美乡村建设。要带头做环境整治的“践行者”,拿起扫帚,躬下身子,深入整治一线,从街头巷尾到房前屋后,从田间地头到河道沟渠,脏活累活冲在前,全力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要带头做环境整治的“宣传员”,从转变群众观念入手,依托微信平台、云喇叭、宣传栏、入户走访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让群众意识到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是自己受益的事,努力变“要我改”为“我要改”;要带头做环境整治的“监督者”,定期检查人居环境,注重日常监督记录,探索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对不良行为及时劝阻,防止“乱象”反弹,形成全员监督的良好局面。
提升“内涵”,唱好“文化戏”。特色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党员干部要重视当地文化的发掘,赋予乡村旅游内涵,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乡村旅游档次。一方面要挖掘整理地方文化,积极深入群众实地走访,以调查研究为路径,挖掘诸如神话故事、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乡贤事迹、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广泛收集其中有利于经济发展、村民进步、村庄和谐等要素。另一方面要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结合当地特点和优势,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有效提炼文化基因,并在创新上做文章,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思路,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本土文旅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让乡村文化资源为人们所知、所喜爱。
激扬“活力”,走好“产业路”。丰富的产业业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党员干部要善于挖掘乡村地方产业潜力,盘活乡村旅游红利,成为带领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主心骨”。要以“融”字做文章,立足已有产业基础,依托旅游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旅游+”,促进旅游业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在加强扩展“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要素产业链的同时,积极研发“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新的旅游业态的差异化产品,拓展乡村消费空间。要在“合”字上下功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参与经营,分享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同时吸引文创、民宿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留下来,成为“新村民”,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凝聚多方合力,主动创造产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浙江省平阳县万全镇人民政府 朱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