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提升企业信心事关经济发展活力大局

网评配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在新一届政府首场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准确、有力地表达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及时回应了社会期待,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获得话语场上的主心骨。

然而,网上针对企业和企业家,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各类虚假不实信息时有出现,损害企业品牌形象,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甚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企业家遭受名誉侵害。个别自媒为了博取流量体刻意抹杀民营经济历史地位、恶意诋毁民营经济发展形象,渲染民营企业“原罪”,对企业家乱扣“资本家”帽子,极大伤害了企业家的信心与感情,不少企业家深受其扰。当前如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续和发展活力这个大局,事关2023年以及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以及产业链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

形成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新时代十年间,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多,2022年增长至4700多万户。可以说,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稳定增长、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和企业家的形象声誉往往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坚决反对丑化、污名化民营企业的言论。这些恶意行为不仅会给企业和企业家带来极大的财务损失,更会对他们的声誉造成严重的损害。谨防舆论场的破窗效应,对于社会上一些刻意抹杀民营经济价值地位、恶意诋毁民营经济发展形象的错误舆论,监管部门应第一时间发现一例查处一例,保证造谣者受到法律制裁。同时,主流媒体及时纠正、澄清,以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政治导向。企业要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公众,应自觉抵制网络谣言、诽谤和恶意攻击,拒绝转发和传播不实信息。通过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让民营企业从业者真正感受到尊重和价值。

创造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优质营商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是要给民营企业及企业家以坚定的发展信心。民营企业家需要深刻认识到,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这是民营企业家最大的信心来源。同时,为营造更好市场政策环境,各地也应制定更具前瞻性、针对性、通达性的支持服务政策,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采取有力有效政策措施,大力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

一方面,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实际问题,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提高政策解读水平,回应民营企业家思想关切,以宣传、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价值观引领,完善全方位、全要素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机制,在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更好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当前,民营经济正处于信心提振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着力营造适宜企业家“生长”和“奔跑”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家信心,做好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的“伯乐”,确保国家政策之养分,政府服务之氧气,社会舆论之温度,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形象声誉,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作者:孟祥寒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