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 | 如何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大思政课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谈及抗战时期“新安旅行团”的历史佳话,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至关重要的课程,全力建设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落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这一系列问题的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保障,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形态,能够在“大思政课”背景下统筹好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推动教师资源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思政教师的素质培养,同时促进中小学各年级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联系,实现协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各中小学学校应该着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且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素养完备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使教师具备深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思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改进教师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忽视创新的情况。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之间经过交流,互相了解各自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等,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达到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使各学段思政课密切联系,达到形成良好递进关系的目的。通过搭建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建设各年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一方面,形成完备的备课机制。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同备课的机制,落实各学段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学段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另一方面,要构建交流平台,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了解不同学段教学情况,共同参与教学内容的研讨,促进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不能只注重促进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形成中小学思政教学的育人合力。在教学实践方面,要促进各学段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促进每一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教学与科研是可以实现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因此,在学科科研方面,可以通过发挥名师效应,加强科研研究,以知名专家或学科带头人为“领头羊”,开展中小学教师研究交流会议,建立思政课课题组,丰富思政课授课形式,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推进课程体系一体化

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入手点,课程在教师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计划的制定离不开课程体系的整体安排,思政课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课程体系一体化的推进。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以课堂教与学变革的新目标为基础,因此需落实好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

首先,要进行课程目标整体规划。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明确课程目标,要依照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各学段思政课的目标有着各自的侧重点,要立足学生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制定各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同时,中小学思政课必须始终着眼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始终围绕立德树人任务,进行课程目标的整体规划。

其次,推进课程结构建设。从纵向看,要整体设置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时数、课时比例,建设“必修+选修”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有所侧重。从横向看,思政课要加强同其他课程的协同效应,增设综合课程。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第三,丰富课程内容。思政课教学要从学生视角出发,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教学的客观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一体化建设。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身体和心理等的发展状况调整当前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呼应时代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程内容的一体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理论与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相互联系的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

第四,完善评价体系。一方面,课程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其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评价至关重要。因此,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要重视学生对课堂的评价,从学生评价中发现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要丰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要更改唯成绩至上的传统评价观念,应当从“德”“智”等多个方面、从学生自身评价和外部评价多个角度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反思。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做到公正、客观,还应当尽可能地结合多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反馈,使学生能够根据多方反馈进行适当的自我管理,为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创造条件。

加强教学资源一体化

教学资源是构成教学活动各要素以及实施教学不可或缺的条件。进行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一体化,能够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大力提升教学质量。

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作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核心载体,教材的改革意义重大。思政课教材改革,一要把握新时代要求实时更新教材内容;二要落实一体化建设,使各年段、各课程之间的教材在各有侧重的同时相互联系,互相协调合作;三要突出创新性,根据教学实践和生活实际的发展不断更进教材内容,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四要增强针对性,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以螺旋上升方式编排教材。

加快思政课资源信息化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对教育起着极大促进作用,教育信息化能使教育资源的传播突破时空限制。在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不仅要建立中小学思政教师伙伴关系,还应建设一个官方的思政课网络共享平台。通过思政课资源信息化,可以将各地方的特色思政课应用到全国各地的思政课教学,形成示范引领作用,也可以将优秀学校和教育高水平地区的资源与其他地方共享,促进教学资源的互通,缩小教学水平发展差距。

切实利用好网络热点问题。网络热点问题是一种范围广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性的教学资源。将网络热点事件运用到思政课之中,可以使思政课变得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除了可以倡导教师将网络事件作为素材导入新课,还可以激励学生关注网络事件,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并由教师对此做出评价。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青年德育的关键课程,贯穿于青年学习的全阶段、全过程。要促进思政课不断创新,提高思政课育人成效,更要不断顺应时代发展,根据学生客观情况,打造新的思政课课程模式,从而使中小学思政课堂中教授的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内化为学生心中的价值观念,落实到学生生活行为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打造新时代优质的思政课,要全力推进大思政格局下的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级各类课程同思政课的协同建设与同发展,以思政课建设推动其他各门课程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作者: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函 孙秀丽)

(本文系2022年度温州大学创新训练项目《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