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用好“小”网格 推动“大”治理

——广西德保县推行“党建+网格化+数字化”乡村治理新模式观察

日前,国家乡村振兴局调研组来到广西德保县,调研该县推行“党建+网格化+数字化”乡村治理新模式的经验。

德保突出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网格化载体,运用数字化赋能,通过“三线织网、三格管事、三创赋能”新模式,全面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乡村治理工作新格局。县委书记陆兰碧说:“通过新模式,全面创设网上勤务员,不断深化网格管理服务,科学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1

县委书记陆兰碧、县长农李泽陪同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郭忠志到燕峒乡巴龙村调研乡村治理工作

三线织网,构建网格化治理基础

近年来,德保燕峒乡燕峒村太平屯群众参与村庄整治建设的热情高涨,村子的“颜值”不断提升。3月7日,村民小组长黄书佳告诉笔者:“群众广泛参与的秘诀,就是网格化管理。”

1

燕峒乡巴龙村党群服务中心

太平屯全屯88户281人分为6个片区,设立6个“微网格”,形成了信息上下贯通、问题精准分派、各方协同处置的“微网格”管理模式,汇聚起了民心、集中了民智,推动群众自治水平不断提高。

在以往的乡村治理机制体制中,县里的综治、政务服务、组织等部门划分出不同“网格”,各管一摊、各自为战,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还形成部门壁垒,降低了乡村治理的效能。

为了破解难题,德保整合资源,通过三线织网,夯实了乡村治理的基础。全县共划分为186个单元网格,由2001个单元格组成,共设置577个专属网格,解决了怎么“建网”的问题。

夯实党政线。依托德保“红枫党建”品牌,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网格管理员,选配优秀党员担任网格员。目前,每个网格配备1名以上兼职网格员,全县有专职、兼职网格员3171名,形成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大格局。

整合社会线。整合“两代表一委员”“一贤四老”、大学生、乡土人才等力量,通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厅、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平台、成立志愿服务队伍等平台和渠道,为群众提供产业技术、卫生健康、文化普及等服务。

发挥专业线。发挥“七支队伍”(即法律明白人、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检察官)乡村治理专业作用,重点推动矛盾纠纷、涉稳问题排查化解和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民生服务等工作。

格管事,推动实现精细化服务

德保德福社区(老乡家园)是一个上万人的扶贫安置小区,以前群众有事,第一反应就是找政府,如今最先想到的是找物业。居民缴纳的物业费,已经基本满足小区日常管理服务支出了。社区党委书记韦佳奇说:“搬迁群众认可物业费,说明已经真正融入城市了。”

该社区把包联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户主等多方力量全部纳入网格,推动安置区物业管理自设、自建、自订、自聘、自定、自管的“自惠服务”,同时设立农事城办代办点,设置47项代办业务,实现以小网格管事、用小网格汇聚大平安。

网格划分好后该如何管好?德保转化疫情处置“五级包保”责任框架,创建“六级包保”网格工作责任制,破解基层治理管事难、办事难、理事难,解决了怎么“管网”的问题。

1

巴龙村巴现屯风貌

入格管事。发挥网格员宣传引导、主动服务等作用,引导群众“入网进格”管事议事,带动居民群众参与社会安全、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建设,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

入格办事。该县把党建、乡村振兴等1393类问题纳入网格化管理,创新推进微党建、微网格、微服务,创建红色网格、边疆巩固安宁网格、民族团结进步网格、四治融合网格、平安和谐网格的“三微五创”精细服务管理。2022年度,开展“三微五创”活动11万余次,办结网格事项4800多件。

入格理事。依托县综治中心、调处中心视频远程系统,开通行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村“两委”、驻村干部以及群众线上调处纠纷渠道,实现纵向到县乡村、横向到职能部门的电视电话指挥调试、远程调解、远程会见等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调解服务,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得到“一站式”解决。

三创赋能,乡村治理迈向智能化

德保打造数字化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整合平台建设,创建快速反应机制,优化数字赋能,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解决了怎么“用网”的问题。

创建“三合一”平台。整合综治网格管理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资源建设便民服务平台,打造县级乡村治理指挥中枢,实现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集成平台分为18个功能区,共76个受理窗口,县级审批及服务事项1356项、乡级126项、村级6项,其中能在线上办理分别为1336项、74项和6项。县长农李泽说,“三合一”平台建成后,整合党建、政法、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门模块工作,统一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通部门行业壁垒,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

1

德保县政务服务中心接待服务群众

创建“3+10+30”机制。构建网格事件平急转换处置机制,平时,在紧急救助、突发疫情、应急维稳、突发事件等情况发生时,3分钟内网格员必须管控现场、报告基本情况;10分钟内公安、乡镇和社区力量必须到达介入;30分钟之内,第一批专职队伍力量必须到达依法稳妥处置,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全网联动”。

创建“数字乡村”载体。推动数字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该县首发承接全区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试点,细化清单,编制操作流程,县乡村三级联动,全面实现三级一键通办。广泛创建乡村公众微信号,收集村民建议,开设线上留言、评价专区,实现网上养老、低保、就学就业、惠民补助等村务信息公开。建成网格工作群4563个,通过“线上村民会议”的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岑秀杯 韦汉春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