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新变化

【摘要】目前,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产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叙事对象聚焦青年,叙事内容更加碎片化,叙事手法更为隐蔽。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多向度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防线。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马克思主义 党的领导 主流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02.011

【作者简介】高亮,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著作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和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研究》(论文)、《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论文)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理论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和批判,使大众对历史虚无主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得到有效遏制,但并未偃旗息鼓,而是从赤裸裸的硬性攻击转向柔性渗透,依托文艺作品、凭借网络平台进行表达,从学术研究走向日常生活,从普通大众到针对青年群体,呈现诸多新特征。为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认真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新变化,揭露其社会危害性,并予以坚决批驳,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的新变化

在叙事对象上,针对青年群体,用所谓“新颖化”视角来遮蔽历史。当前,青年群体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目标。一是在“躺平”文化中宣扬颓废精神。“躺平”文化是社会群体面对压力时衍生出的对生活现状的自嘲式文化现象,本质上是社会群体的一种情绪宣泄。青年群体在接受“躺平”文化的同时,要警惕其对历史观的错误影响。譬如,“躺平”文化极易导致青年群体质疑革命先驱敢于牺牲的精神,认为其“过时了”,从而无法深刻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为革命献身的神圣性。二是在碎片化阅读中解构历史。网络时代的碎片化阅读虽然在某些程度上丰富了青年的精神生活,但隐藏在碎片化信息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不仅造成青年对历史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而且会导致深度思维能力弱化、鉴别是非能力下降。三是在文化自大中解构自我。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过分夸大中国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在青年群体中营造中国综合国力已经站在世界巅峰的想象。长此以往,这将会严重影响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叙事内容上,采取碎片化叙事,以选择性裁拼歪曲历史。穿凿附会、以偏概全、肢解拆解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手段,其目的是混淆民众的价值认知,从而陷入形而上学的处境。一是以偏概全、碎片拼接的虚无历史,背离了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原则。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的某些细节入手将完整的历史进行剪切、割裂,用独断的主观想象,将众多支离破碎的历史“碎片”有目的地进行“拼接”,以“零星”的细节剪裁成大历史,精心编辑一出出历史的“蒙太奇”,扰乱视听、误导受众。二是以历史表面现象代替本质,背离了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原则。历史虚无主义总是有目的性、有选择性地夸赞欧美国家在某些方面发展的优势,或者刻意放大个别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就此抵毁国家形象。三是局部拔高、片面美化式的虚无历史。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盛极一时的“民国热”,以“大师云集”“豪杰并起”的局部美好表象掩盖民国时期民不聊生的历史事实和社会现实。

在叙事手法上,更加隐蔽、委婉,以隐性之形来消解历史。历史虚无主义一改原来露骨、直白的发声方式,即由硬性灌输转变为柔性引导,以一种更加隐性、委婉的方式输出错误观点。一是用“以情感人”的手法博取同情,进而消解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竭尽全力向受众展示反动人物“感性”“温情”的一面,试图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和同情,以此为反动人物的历史罪行开脱。二是以“委婉影射”的手法质疑历史,进而虚无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经常含沙射影,将其想要实现的真实目的置于语言文字之外。比如,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者团体意图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进而制造思想混乱,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三是以“虚拟图像”隐蔽传播,用虚无之形混淆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图像化叙事具有一定迷惑性,使得受众面对浩如烟海的图像信息时无法精准判断某些图像的来源及其背后的动机,从而难以保持清醒,进而达到虚无历史的意图。

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新变化的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其本质。无论历史虚无主义呈现何种新面目,或者是打着什么新旗号、制造什么新花样,其目的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躲避来自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为了躲避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常常打着“学术研究”“理论探讨”的幌子,通过模糊学术问题和非学术问题的标准,意图营造“无关意识形态”“无关政治”的假象。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史观为基础,把历史描绘成主观臆断的猜测想象,否认社会发展现实,否认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其根本政治意图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专门炮制、渲染马克思主义自我否定论、过时论等,移花接木、断章取义,肆意曲解经典作家的文本或话语,妄图谬证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否定;刻意突出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想方设法给马克思主义扣上时过境迁的“帽子”,削弱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权威性。

借助社会现实问题,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虚无主义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发展,无限夸大事物的个别现象和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把一些问题的存在归咎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就,党内政治生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党内仍然存在一些脱离群众、违法乱纪的现象,历史虚无主义趁机抓住个别官僚主义、奢靡主义现象大做文章,以此批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在摧毁党的执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利用网络虚拟场域话语的便利,诋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历史虚无主义开辟了新的“传播口”,使历史虚无主义突破了原有载体、传播方式、受众范围的限制,以新的态势博取大众眼球,冲击网民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充分利用互联网去中心化、去身份化的特点,采取隐蔽的形式戏说、质疑民族英雄,宣扬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企图颠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的爱国与背叛、光荣与耻辱的价值判断,其最终目的是用悖逆、虚妄的价值观取代经过历史检验的进步价值观,从而动摇民众思想基础,瓦解公信力,削弱自信心。

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新变化的应对之策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新变化,我们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理有据地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的假面具,揭露其危害性。

坚持党的领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一要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民众,创造人民群众雅俗共赏的的大众话语。各类传媒机构、新兴媒体、文化艺术单位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主动发声。二要坚持教育引导。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新样态,要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在全社会普及历史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宣讲团队伍建设,形成“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宣讲、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宣讲”的工作格局。

坚持唯物史观,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的,要从根本上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2]一是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在理性辨析中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筑牢反对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根基。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分析历史,用辩证、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二是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新样态,完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完善法律法规,用规章制度筑牢思想防线。立足新时代,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需要将正确认识历史、客观解读历史、科学研究历史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一要用法律法规巩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成果。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与此同时,2018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要加强网络法治化建设,严格依法治网,从源头上切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路径,从法治上保障网络空间安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舆论环境。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L21AKS001)

注释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年7月22日,第8版。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New Changes in the Current Narrative Patterns of Historical Nihilism

Gao Liang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new changes in the narrative pattern of historical nihilism, which mainly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focus on youth, the fragmentation of narrative content, and more concealed narrative techniques. The new changes in its narrative pattern do not change its essence of denying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path of socialism. In this regard, we must keep our heads clear, take a firm stand, and build a firm defense against historical nihilism in multiple directions.

Keywords: historical nihilism, Marxism, Party leadership, mainstream ideology

责 编/张 晓

[责任编辑:张 晓]